VR一体机品牌排行榜十强:前沿技术与丰富生态的完美结合
190
2025-07-10
“你喝的那杯铁观音,背后竟然藏着一场IPO大戏?”这不是段子,而是眼下正在发生的事。福建安溪三兄弟,带着自家百年茶号八马茶业,一路闯关打怪,终于把卖茶生意做到了港交所门口。可有人欢喜有人愁:一边是3500多家门店撑起的大生意,一边却是年轻人喊着“不爱喝老派茶”,资本市场更是一脸冷漠。这出“老字号PK新消费”的大戏,到底谁能笑到最后?
八马的百年江湖 从乡野小厂到城市专柜
提起八马,不少人会想起小时候爷爷泡的那壶铁观音。其实,这个品牌还真有点传奇色彩——据说清朝时就开始做买卖了,先祖发现新品种、沿海上丝绸之路走南洋,在东南亚开了分号,“信记”二字至今还挂在招牌上。
但风水轮流转,上世纪90年代,中国市场咖啡红遍天,大街小巷都是立顿和雀巢。王文礼兄弟仨,一个记者、两个制茶匠,看着自家的老牌子快被遗忘了。“我当时工资才几百块,同事们都去咖啡馆,一杯几十元,我心里直犯嘀咕:为啥咱们好东西没人捧场?”王文礼回忆。
于是他拉上两位兄弟,从练手艺到摆摊卖货,再从深圳30平米的小店干起。一开始别提多难熬:隔壁咖啡厅热闹非凡,自家柜台只有几个老人品茗聊天,一个月下来营业额不到万元。有读者留言调侃:“开店第一天就想跑路,这是真实创业。”
抓住年轻人的胃口 独立小包装成翻身利器
命运总喜欢给努力的人留条缝隙。有一次商务洽谈让王文礼灵机一动——既然大家嫌泡功夫太麻烦,那不如直接来个即冲即饮的小包装?说干就干,他把每包精确称重3克,还学国际大牌搞标准化流程。这下可好了,新品上线没多久,小白领、学生党都愿意尝试。
2007年以后,他们又学连锁餐饮玩直营+加盟模式,把门店开进沃尔玛等大型商超。据官方数据,截至2024年9月底,全国已经有3498家八马门店,其中九成都靠加盟扩张。不少消费者表示:“逛超市顺手买包好茶,比网购省心。”
不过,说句实话,这些成绩背后也不是没有隐忧。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我:“营销费用占比太高,每赚10块钱要花3块多打广告;而研发投入连1%都不到。”这种打法能不能长久?恐怕得画个问号。
资本市场冷热参半 家族企业的新旧矛盾
如果说产品创新让八马翻盘,那么融资圈里的故事则充满悬念。从2012年至今,各路投资机构纷纷下注,但公司控制权始终牢牢握在三兄弟及其配偶手中。据公开资料显示,他们通过一致行动协议掌控55.9%的投票权。而且,更有意思的是,通过联姻关系,公司实际控制人与安踏、七匹狼等知名企业家庭结成亲戚联盟,被网友戏称为“泉州富豪朋友圈”。
可是A股上市屡屡碰壁,也反映出传统消费赛道的不易。今年不少同类公司撤回IPO申请,中资老字号中仅有极少数能敲钟成功。而港股虽然窗口期来了,但前车之鉴不少,比如澜沧古茶上市一年业绩巨亏、市值跳水;天福茗茶同样面临压力。“资本不爱纯粹的‘炒叶子’,他们更看重爆款与复购率。”行业分析师直言不讳。
新式奶盖VS传统清香 茶企如何玩转Z世代?
这一波新式奶盖、新中式果味混搭,把年轻人的味蕾彻底征服。从蜜雪冰城到霸王XX,排队盛况堪比春运现场,有网友调侃:“现在00后喝奶盖如呼吸般自然,对普洱龙井只剩‘爷青回’情怀。”相比之下,不少传统品牌只能靠节日送礼或父母辈支撑销量,很难撬动主流消费群体。
采访中,多位加盟商坦言:“我们也担心未来几年会不会像录像带一样被淘汰,所以现在拼命推新品,希望抓住互联网传播红利。”而消费者层面,不乏理性声音指出,“真正决定一家企业走多远,还得看品质和服务,而不是单纯靠噱头。”
从街头巷尾走向世界 八马还能讲什么故事?
归根结底,无论IPO还是日常经营,中国本土品牌要想长红,就必须不断突破自己。比如引入数字化管理系统,用AI优化供应链,实现全渠道销售闭环,又或者打造IP联名款,让国潮文化成为社交网络的话题焦点……这些探索,比单纯追求规模扩张更重要一些吧?
去年编辑部实地探访厦门某旗舰店,有顾客感慨道:“这里不仅能买好货,还有定期免费品鉴课,让外地游客也变成忠粉!”类似案例越来越多,也许正说明,只要用心经营,总会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你觉得,是经典传承能够赢得未来,还是只有紧跟潮流才能活下来?对于中国本土品牌逆袭,你怎么看?
本文根据公开资料整理,不代表当事人及平台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点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