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化利率7.2%利息怎么算?三种计息方式让你看清真实收益
116
2025-07-13
随着科技的进步,CNC 加工的精密制造能力不断提升,能够精准满足航空航天、医疗器械和工业设备行业对高精度零部件的需求。
本文将结合实际生产案例,分享韦克在高精度零部件加工方面的专业经验,详细介绍整个加工流程,包括技术应用、设备选型、调试优化及测量控制等关键环节。
产品背景
本案例涉及的产品为工业设备的精密零部件,订单数量1,000 件。尺寸约为 66×38×40mm,材质选用 AL2024,并要求进行黑色氧化表面处理。
该产品有着典型的精密小零件的特点,所有结构尺寸标注完整,图面清晰,重点结构与一般结构的尺寸公差层次分明。
基准和公差要求
1. 基准:A基准是∅13和∅11的同心孔的轴线,与B基准(为平面)有0.02的垂直度要求;C基准为∅5孔轴线,与B基准有0.02的垂直度要求;
2.线性重点尺寸:∅13+0.018/ 0 ;∅11+0.018/ 0;∅5+0.012/ 0;∅5+0.03/ 0;
3. 有装配要求的线性尺寸对应的形位公差:
∅13和∅11两圆的同心度0.01;∅13底面(红色面)相对∅13圆柱的跳动度0.01;∅5的通槽相对∅5圆心的对称度0.02;
这个精密零件的特点是:
基准A、B、C分布在3个法向面,相互有形位公差要求,重点难点尺寸较多。且重点尺寸分布在两个法向面上,涉及线性及形位公差要求。与仅在一个法线方向上具有一组关键尺寸的精密部件相比,增加了加工难度;3个精孔∅5、∅11、∅13都是H7级公差,其中∅5的图纸公差为+0.012,因为是批量件,在制程中这个公差就要控制在8μm以内,而常规的铣削加工方式保证不了其连续稳定的公差;∅11、∅13的公差有+0.018,这个公差单独来看也不算很难,用铣刀精修即可达到该精度。但要把圆度,跳动度,平行度,这3个形位公差并入来管控,铣刀精修也就力不从心了。
不同工艺路线的比较与确定
1.三轴翻面铣削加工+常规刀具工艺
三轴翻面+常规刀具加工是可以把这个产品的结构加工出来,但其形位公差和孔径公差都不能连续稳定保证
2.三轴开粗+5轴铣削+专用刀具工艺
三轴开粗有两方面的好处:
1. 减少二夹5轴的加工量,提前释放开粗的应力;
2. 2.降低5轴夹具的夹持厚度,缩短加工刀具的装刀长度,以提升刀具刚性。
结构加工完后,用锯片刀锯断的方式将产品与坯料分离,偏薄的厚度也有利于锯片断料。
5轴铣削可以在同一个工序中翻面,相对三轴可以减少工序次数,且更有效可靠的保证各法向面之间的相对形位精度。
另外,每一个精尺寸可安排一把专用的精修刀。∅5.0+0.03的通槽安排一把∅4专用精修刀,公差的稳定性在0.015左右;∅5+0.012因孔径较小不能镗孔,则安排一把专用铰刀,公差的稳定性在4um左右;∅11+0.018、∅13+0.018精孔各安排一把专用镗刀,公差的稳定性可达1.5um左右。
经工程评审讨论,我们最终选择方案二作为我们的生产方案。
如何确保最佳效果
合理的工艺路线确定后,选择一台合适的机床也是很重要的。
Wayken目前有三种不同系统的五轴机床,各自有不同的特点。针对这款产品,我们选择了北京精雕JDGR300型号的5联动机床,非常适合加工这种小型精密部件。
该机器具有以下特点:
它放置在恒温车间内,该机床配备了高精度的光栅尺,轴向稳定,可稳定的实现um级定位um级切削;AC轴摇篮式转台,定位精度6″、重复定位精度4″;配备了Renishaw在机测量探头,实现产品下机前先测量,尺寸合格后再下机。
验证表面处理的稳定性
合理的工艺、先进的机床,是实现高精度零件加工的基础,但严谨的工作态度、科学的项目开发流程在制造过程中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该案例中的3个精孔的公差分别为+0.012mm、+0.018mm(12um、18um),且这个公差是氧化后的成品尺寸公差,为确保准确交货,制程时需考虑以下因素:
氧化膜厚对尺寸公差的影响测量的误差和氧化前后测量值的波动
因此,在调试过程中,需要将各项因素调整至相应公差的中间值,并对比氧化前后的CMM测量数据,以捕捉影响变异的变量,从而做到安全交付。
测量设备及结果
我们采用蔡司的三坐标测量仪,将产品固定在测量台,通过自动旋转测头一次性测量完所有数据。而在同一法向面采用加长探针测量11相对13圆孔同心度为0.01的形位尺寸公差,相对于测头旋转180°度两头测量的方式,从而提升测量的准确性。
高精度零件项目的批量生产能力,不仅需要在软硬件环境方面均具备较高的水平,比如高精尖的加工和测量设备、恒温的车间,还需要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团队、科学的项目开发流程、完善的工艺方案评审、工程文件制作、有潜在风险管控预案等各方面的加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