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透露国安题材新片《惊蛰无声》已在做后期,易烊千玺朱一龙上演隐蔽战线的无声较量
2025年10月30日,湖北宜昌的秋夜被中国电影人的星光点亮。在2024-2025年度中国电影大数据暨电影频道M榜荣誉之夜上,75岁的张艺谋携新片《惊蛰无声》压轴亮相。这部聚焦当代国家安全题材的作品,不仅是中国大银幕首次将隐蔽战线搬上荧幕,更以“无声较量”为切口,掀起一场关于信任、背叛与信仰的叙事实验。
《惊蛰无声》由国家安全部全程指导创作,首次将镜头对准现代国安工作者的日常。影片以某新能源核心技术外泄事件为引,揭开国安小组内部“内鬼”谜团——当抓捕行动屡屡受挫,抓捕者与被追捕者的身份在数据洪流中逐渐模糊,一场“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的心理博弈就此展开。张艺谋坦言,这是他继《悬崖之上》后对谍战类型的又一次突破:“隐蔽战线的战士没有硝烟中的英雄时刻,他们的战场是键盘、数据和永不熄灭的监控屏幕。”
易烊千玺与朱一龙的“双男主”设定成为影片最大看点。易烊千玺饰演的国安新人陈默,以数据分析员的身份游走于代码与谎言之间,其“行走的测谎仪”特质通过瞳孔震颤、指尖微颤等细节传递;朱一龙则化身双面特工林深,西装革履下藏着旧枪伤,暴雨中赤脚狂奔的镜头被剧组称为“用身体书写忠诚”。宋佳、雷佳音等实力派演员则构建起复杂的人物关系网,张译、刘诗诗的特别出演更添悬疑色彩。
张艺谋在视觉风格上大胆突破,采用“都市暗调美学”呈现现代谍战。深圳CBD的玻璃幕墙成为天然监控画布,早高峰地铁人潮化作跟踪与反跟踪的天然掩护,而动态粒子特效打造的“数据攻防战”场景,则让观众直观感受“无形战场”的压迫感。影片更创新融入摩尔斯电码、指纹波纹等符号化元素,连片名中的“惊蛰”二字也以摩尔斯密码形式呈现,形成贯穿全片的隐喻系统。
作为首部国安题材商业大片,《惊蛰无声》承载着主旋律表达与市场反馈的双重使命。张艺谋通过“普通人如何守护国家安全”的彩蛋剧情,将宏大叙事落地为全民共鸣。而445亿票房支撑的2025年电影市场,也为这部投资超5亿的作品提供了试验场——猫眼预测其票房或达20亿量级,有望刷新国产谍战片纪录。
剧组在深圳科技园区实拍时,曾因过度追求真实引发争议:真实国安工作者客串技术顾问,演示如何用保温杯伪装窃听器检测仪;为还原数据中心环境,剧组借调退役服务器,其运转噪音成为最真实的背景音。张艺谋更因连续工作14小时晕倒片场,被工作人员称为“把国家意志转化为视觉盛宴的永动机”。
从《红高粱》的乡土史诗到《惊蛰无声》的都市谍影,张艺谋用75岁高龄完成了一次华丽的类型跨越。《惊蛰无声》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封写给和平年代的无声情书——当片尾字幕亮起,那些在黑暗中守护光明的身影,或许正是我们身边最熟悉的陌生人。正如导演所言:“最好的表演,是让角色吞噬演员的名字。”这场关于信仰与背叛的无声战役,或许才刚刚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