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国家要介入制止外卖竞争,别被迷惑,他们的最终目的远非外卖

93 2025-08-03 17:55

这个夏天最火的话题,不是某部剧火得噼里啪啦,也不是哪个明星闹出了丑闻,而是一场因为“奶茶”引发的大大战。

你没搞错,是真正的奶茶。

7月12那天,全国的外卖订单一共达到2.5亿单,光美团一家就送出了1.5亿,大部分都是奶茶和快餐。

这场外卖争夺战看似让大家都可以尽情享受“外卖自由”,但实际上,背后早就不单是价格的问题了,而是一场没有硝烟的“角逐”,受苦受难的,依旧是那些底层人。

事情最早是在今年2月展開的,那時京東突然宣布正式涉足外賣行業,並且一次性打出不少殺手锏,比如全年免佣金、騎手五險一金,還有“超時20分鐘免單”的承諾。

這一番操作一下子就把原本已經穩定的市場搞得是風起雲湧,美團當然不能坐着不動,立馬出來回應,說從第二季度起也會為騎手繳納社保。美團高層王莆中甚至親自站出來,和劉強東在社交平台上正面較量。

到了四月,平时不怎么吭声的阿里也加入了这场角逐,把“淘宝小时达”和“饿了么”合成了“淘宝闪购”,还公告要拿出整整五百亿的补贴。

上线头五天,像1毛奶茶、3元咖啡这样的特惠不断出现,搞得消费者一下子都被“实惠”给迷了眼。

结果啊,4月22日那天,美团和京东的股价都跌了超过6%,市场反应基本上算是一种警示了。不过,这场外卖的拼杀并没有因此就停下来。

到了5月13日,国家正式出面了,市场监管总局、中央社会工作部、网信办、人社部、商务部这五个部门一起约谈了那三家平台。

他们指出了三个主要的问题:价格太低的倾销、虚假广告宣传,以及骑手过度劳累。

平台们也意识到问题严重,像美团就开始收回一些激进的营销工具,一些商家也主动减少了补贴,虽然下降了15%,但运营效率却提高了20%。

得提醒的是,监管的目的不在于阻碍成长,而是为它指明正确方向,可惜的是,这场战役并没有因监管而渐渐平息,反倒变得更加疯狂。

从6月起,各个平台都不肯先放手,阿里的“淘宝闪购”又追加了500亿的补贴,饿了么也喊出了“超百亿补贴”的口号,京东也启动了第二轮百亿补助,美团则被迫全力应战。

这场“砸钱赚流量”的角逐,根本就不讲理了。

7月5日那天,美团创下了1.2亿单的单日纪录,其中餐饮方面的订单突破1亿,京东的外卖订单也从500万飙升到1000万单,而淘宝闪购的餐饮订单更是增长了170%,一天里补贴就花掉了12亿元。

整整一天,美团公司在补贴上投入了18亿元,这相当于2024全年预计净利润的15%都在一瞬间“挥霍”掉了。这不仅仅是“抢市场”的动作,这简直是在“抢未来”。

要说特别值得注意的日子,那一定是7月12日啦,整整一天,叫“外卖狂潮极致爆发日”也不为过,全国三大平台一起送出了2.5亿单外卖,真是创了纪录。

好多订单都是0元买、1元奶茶、2元汉堡,甚至有人专门注册几个账户“薅羊毛”。有的小区里,垃圾桶里竟然直接扔掉了整整37单没打开的外卖。

这根本不是啥消费升级,简直就是资源浪费的集体狂欢,就连美团高管王莆中也在7月16日公开说过:这场外卖大战,可是“史无前例的泡沫”。

大部分新增订单其实并不是用户真正想要的东西,而是因为价格实在便宜,大家顺手点一下,这种增长对公司、商家甚至社会来说,根本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就在这个时候,国家又开始行动啦。7月18日,监管部门再次约谈了三家平台,这回话说得直截了当:必须遵守电子商务法、反不正当竞争法、食品安全法,还得规范促销手段,理性比拼,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多赢的生态圈。

效果还挺明显的呀,三大平台一听到消息就马上改策略,7月19日那天,“0元奶茶”跟“1元外卖”基本上就从市场上没影了。

有人可能会觉得挺遗憾,便宜没了,可实际上,这种“便宜”早就不符合常理了,背后付出成本的可是商家、平台、骑手,甚至整个社会都在默默承担。

比如说,商家为了凑热闹参与补贴,得自己出70%的成本,有不少小店每天送几十单,但赚的钱几乎不够覆盖成本,简直像是在赔钱打广告,真是挺难熬的。

有的骑手为了赶订单,一天能跑上300公里,有个别医院在一夜之间还接诊了7个骑手撞车的事故,场面也是挺不容易的。

表面上看似给消费者带来“好处”,实际上,却是把底层链条的人狠狠压榨出来的结果。

从国家的角度来说,这个问题更深一层,这场大战耗掉了超过800亿,最高一天的补贴也就30亿左右,带来的主要结果却是非理性的消费行为。数据显示,70%的用户不过是“薅羊毛”,新注册的用户不足15%。

同时,美国的科技巨头在AI、大模型和芯片方面砸下了3200亿美元的Capex(资本支出),反观咱们中国的资本,却还在忙着补贴一元奶茶和三元炸鸡。你说这算是在发展吗?恐怕未必,倒像是一种迷失似的。

更为要紧的是,这场看起来像外卖大战,实际上并不是为了真正送外卖。对京东而言,外卖就像是个“引流神器”,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把顾客吸引到自己主站,从而带动3C等高价值商品的销售。

京东的日均活跃用户数(DAU)比拼多多高出2.5倍,花费成本靠外卖来提高活跃度,成了它不得不做的事。

至于阿里吧,它的电商业务增长略显疲软,市场份额也掉了一半,“淘宝闪购”成了它抢回“快”这个节奏的关键武器。

美团没得退路啦,地死守自己在即时零售这块的第一把交椅,不能让那些电商平台把外卖这个高频使用场景抢走。

这场关于“生活入口”的角逐,谁赢了,谁就掌控了未来城市的细微血脉。

高盛预估,未来市场的格局大致会是美团占55%,阿里占35%,京东拿10%左右。而瑞银则觉得,要是战争不断持续,美团和阿里大概会打成各占45%的平手,京东要想突围还挺难的。

不管最后结果怎样,国家的立场已经非常清楚了,那不是反对价格低廉,而是反对那些没有意义的内耗。

在这个时候,资本得擦亮眼睛了,真正值得投资的不是奶茶和汉堡,而是人工智能和科技创新。实实在在的增长不能靠乱花钱,而是得靠技术、服务跟效率来撑。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下一篇:重庆南岸区注册营业执照费用
上一篇:抖音代运营社淘电商:品牌弯道超车的三大核心策略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