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穗丰:杨瀚森的松弛感很棒 他在享受比赛&而不是苦大
180
2025-07-20
这个事儿挺有意思,商业本质啥子
你要说起“商业的真谛”,俺觉得,最关键的不是那些花里胡哨的故事或者广告词,而是看谁能用更低的成本,搞出更高的效率
你想,谁能把生产变得更快、更省钱,又不影响品质
谁就差不多等于抓住了胜利的钥匙
这就像咱们平时逛菜市场,有的老板能用更少的钱买到新鲜的菜,然后还卖得快
反过来说,花大价钱买那些打了广告、包装得花里胡哨的货
效果也未必比得上那些实打实、价格实在的
就这一次,咱们国家的河南人用真材实料的钻石
狠狠戳了曾经叱咤全球的“钻石一哥”戴比尔斯的痛点
“钻石恒久远”的神话,快要崩溃啦
你说这句“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几乎已经成了爱情的代名词了
新人新婚,或者说要纪念一段感情,大家第一反应就是买颗钻石
这个文化渗透了几十年,戴比尔斯就借着这句话,牢牢把控了全球钻石的价格话语权
把“稀缺”的神话打造得天衣无缝
样子就跟打翻了的醋坛子一样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说,当下戴比尔斯的库存堆得都快炸了,差不多价值20亿美元
折合人民币超过140亿了
比起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库存还多了不少
更厉害的是,它的母公司英美资源集团,2024年居然连续对资产搞减值处理,亏损了整整29亿美元
累计亏掉高达200多亿人民币
你说这事儿,曾经的“钻石帝国”
当下也难逃天翻地覆的命运
中国崛起,打破“稀缺”神话
其实,真正让戴比尔斯吃不消的,不是人们对婚姻爱情的看法变了
而是中国的钻石产业崛起了
你知道,2019年,中科院的科研团队搞定了培育钻石的量产难题
河南柘城这个地方,像抓住了黄金的金矿一样,迅速崛起,年产能直接飙到600万克拉
大家都叫它“社会钻石工厂”
围绕柘城,又冒出了一大批品牌,比如柘光钻石
你想,短短几年时间,不光线上卖得火热,京东上的排名都赶上了国际大牌
甚至于比一些奢侈品牌还要厉害
当下中国的钻石毛坯产量超过2200万克拉,占全球70%的份
技术成熟,成本大大降低
钻石价格也开始回到理性轨道
市场逐渐认清了:那些自以为“稀缺”的钻石,只不过是人为制造出来的假象罢了
国货钻石的“真香”逻辑,让洋品牌吃不消
你瞧,这些河南的钻石
价格比起西方大牌要实惠得多
以一颗6克拉的顶级钻石为例,配上戒托和个性定制
来自一线、二线城市的年轻人都纷纷说:“不是我买不起奢牌,而是咱们国产的性价比真高
”这点让戴比尔斯挺不爽,库存越堆越多,就算它们主动降价40%
其实,钻石行业有个叫“4C”的标准:净度、颜色、切工、克拉
这些都是硬指标,按理说
可是,河南的培育钻早就能轻松达到VVS净度、D色、3EX切工
甚至于比天然钻还要稳定、可控
这就像你买车一样,国产车技术成熟,价格实惠
谁还会去买那贵得离谱的豪车
当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钻石的本身:品质、设计、价格
有人就调侃说:“不是咱们不买,而是被那些溢价搞得晕头转向
”面对这场变局,戴比尔斯试图降价、搞促销
但你看河南的钻石摆出如此高性价比的架势,这让洋品牌的脸皮都要打破了
那些“阴招”反倒帮了咱们
说起戴比尔斯的手段,真是让人觉得有点“丢脸”
它们曾经要求中国市场必须标注“实验室培育钻石”,还在欧美市场禁止珠宝展上展示这类钻石,好像用点模糊定义、封锁市场的方法
能把“天然”钻石的地位捂得死死的
可其实,消费者心里都清楚
明明知道这些所谓“天然”的广告就像水中月、镜中花
硬要区隔,反而让人更反感,越来越多的人倒向那些国产品牌
这就像你家里搞个“只许我用”的规矩,反而让人觉得别扭
其实,这些“吃相难看”的操作
反倒变成了柘光等国产钻石的无形助力
从中科院那次打破“稀缺神话”的那一刻起,全球钻石市场的天平就开始摇晃了,谁都看得出来,这盘大棋
以前我们都觉得钻石是“永恒”的象征,是爱情的象征,当下突然发现,原来,那个所谓的“稀缺”神话
不过是几家大牌用金钱和广告堆出来的泡泡
咱们中国的品牌,借着技术和价格优势
狠狠地在市场里站稳了脚跟
这不,那个柘光钻石,连京东上都能和国际大牌平起平坐
你说,这不就是“低价不代表低品质”
反而更让人心动的节奏吗
我觉得,未来的钻石市场
可能就是“品牌+性价比”的天下了
那些曾经光鲜亮丽、价格高到离谱的“奢侈品”,是不是也得重新想想
反正我觉得,市场就是在变,谁能用真材实料打动人心
真心觉得,咱们国家的崛起,不光是在科技上,在品牌和价格上,也开始扳回一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