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目光盯向加沙:停火后的粮食危机为何迟迟无法解?
750吨,2000吨,530辆卡车,26个分发点。每个数字背后,都是饿着肚子的孩子们,还有拿着分粮票却不敢全吃的母亲。
加沙的天空没有期待,人们等来的不是重启过境点的曙光,而是一轮又一轮声明和警告。停火八天,外面世界松了一口气,但内里的饥饿并没有按下暂停键。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这几天像被火烧着屁股,急催开放所有过境点。没人会觉得这帮国际官僚是闲得没事做,这回他们是真的给加沙北部人掂粮掂到心焦。每天只能运进去750吨粮食,目标却是2000吨,不及一半。很少有人愿意算这笔账——两百万人,6700吨粮,官方说能撑两周。实际上,顶多让大家不至于饿晕在街头。
26个食品分发点,只是计划中的零头。原本说好要开145个,现在加沙北部,分发点几乎挂零。南部和中部的人还能跑一圈领点东西,北部的老头和孩子只能听风嗅粮。领到手的不敢立刻下肚,还要攒着,生怕明天停火作废,到时候滴水不剩。
过境点成为新的战场。世粮署努力从凯雷姆沙洛姆和基苏菲姆两条路扎进人道物资,却始终等不来一个确切的答复:北面的通道什么时候开?没人知道。每推迟一天,就是一大家子多饿一顿,根本拖不起。
这头千里奔波,哪头议价撕扯。以色列坚持关闭拉法过境点,理由是哈马斯要先交出人质遗体。哈马斯说你援助太慢,协议你自己也没按规矩走。哪怕在联合国大楼里掰扯七天七夜,归根结底,粮食是人命。可惜这些分歧,偏偏就死死卡在入口。
拉法成了断点。埃及这边的货车堵成长龙,沙漠里静静地晒太阳。每一盒罐头,都是一条活命的路,但现在这路被人拿来做条件交换。
美国副总统万斯来了。刚下飞机,他表态两句:“美军绝不会下场地面作战。”大家松了口气,又都懂,美国只打算在手机里发几个“必要协调支持”的短信,绝不会派兵帮忙装粮进加沙。问他哈马斯撤不撤武装,设不设最后期限?万斯摊手:复杂因素太多,这事我不干。
倒是万斯对停火很乐观。他说只要继续监督,这场停火可以延续。乐观是真的,粮食呢?没有粮,再稳的停火,从人们的胃里也撑不住。
现实是,到目前为止,粮食还是堵在路口。分发点还是一个个没开。联合国呼吁变成了例行公事,加沙人的安稳日子只存在于每个人心里的“万一”。
而以色列和哈马斯各打各的算盘,停火协议的每个细节都能吵三天,援助放缓,谈判停滞,信任在墙上敲成粉末。所有人都知道加沙的事不只是以色列和哈马斯的事,但没几个人愿意真的把加沙人的肚子放在优先级。
全世界的目光盯着那几道关口,带着几分无奈和自私。“人道主义”,这个词在实务层面上沦为等待的借口。世粮署要的是门打开,美国给的是嘴里说说。粮食能不能进,全靠对面一张脸色。
希望值钱吗?每一次国际拜访,都换回一句乐观表态。冷静的人心里都清楚,不多开几道门,停火和援助就是空口白话。有人问,世粮署能不能更拼一点?可是联合国再拼,也只能拼到过境点外面。
这一切的荒诞莫名,像手表坏掉却还要盯着表看日落。停火不是最后一站。断粮才是真正的危机。懂的人只会在新闻里多叹一口气,不懂的人还在官推留言里追着乐观表态。
只要每天只进来750吨,故事就会一直循环。加沙的孩子们夜里数饼干,睡觉时听肚子唱歌。世界粮食署继续一遍遍喊着开放过境点,靠的只是希望别人终于能听见。
有时候想,或许下次再有高官来访,不如直接带上一车罐头,不用多说废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