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塔尼亚胡“作死”玩脱,特朗普下最后通牒,以色列72年靠山一夜倾塌
中东的天,说变就变。美国总统特朗普突然对以色列下了最后通牒,如果敢把约旦河西岸并入版图,美国将终止所有军事和财政援助。这句狠话直接砸懵了全世界,要知道,这俩“铁哥们”可是好了七十多年,怎么突然就要一拍两散?
这一切都源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短短两天内,接连干出的两件“捅娄子”的大事,直接把特朗普逼到了墙角,让他不得不当众翻脸。
内塔尼亚胡的“作死”两连击
10月22日,以色列议会里吵翻了天。一项要把约旦河西岸的犹太人定居点,比如马阿勒阿杜明和古什埃齐翁,直接划入以色列版图的法案,正在进行初步表决。这可不是小事,国际社会早就认定那是1967年以来被占领的巴勒斯坦领土。
结果,法案以25票赞成、24票反对的微弱优势惊险通过。这票数本身就说明了内塔尼亚胡的执政联盟内部已经裂痕遍地。极右翼的议员本-格维尔兴奋地发文庆祝,说是迈向了“永久控制”的关键一步。
最尴尬的是,投票当天,美国副总统万斯正在以色列进行正式访问。自家老大派来的副手还在耶路撒冷,你这边就当着全世界的面,搞出这么个大动作,这不等于直接给了美国一记响亮的耳光吗?万斯当场就没给好脸色,在记者会上毫不留情地把这个法案称为“为了选举搞出来的愚蠢政治把戏”,是在侮辱美国的外交努力。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法案的风波还没过去,第二天,以色列财长斯莫特里赫又给这把火添了一大桶油。他在接受右翼媒体采访时,竟然公开嘲讽沙特,说如果沙特非要拿巴勒斯坦建国当关系正常化的条件,那“就继续在沙漠里骑骆驼吧”。
这话一出,整个阿拉伯世界瞬间炸锅。这不仅是对沙特的侮辱,更是对整个阿拉伯文明的亵渎。沙特外交部火速召见美国大使,要求美国“管好自己的盟友”。阿联酋、巴林这些已经和以色列建交的国家,也立马暂停了所有经济合作谈判,美国苦心经营的“海湾-以色列能源走廊”计划直接泡汤。
特朗普的算盘噼啪响
面对以色列这种不计后果的疯狂试探,特朗普的反击来得又快又狠。他直接在接受《时代》杂志采访时放话,如果吞并西岸成真,以色列将“完全失去美国的支持”。很多人不解,这么多年的“铁盟”,怎么说翻脸就翻脸?
其实,国与国之间哪有永恒的友谊,只有永恒的利益。特朗普这次突然变脸,就是因为内塔尼亚胡动了他的核心利益奶酪。
首先,特朗普最看重的外交遗产《亚伯拉罕协议》,正卡在沙特这个最关键的环节。美国早就和沙特有默契:只要以色列承认巴勒斯坦建国,沙特就和以色列建交。现在以色列要直接吞并建国的核心土地,这不等于公开砸特朗普的场子吗?
更要命的是石油和军火。沙特是美国第三大石油供应国,把它惹毛了,人家随便减点产,美国油价就得飞上天,老百姓不骂街才怪。还有阿联酋,这几年可是从美国买了400亿美元武器的大客户。在反恐、海峡安全这些问题上,特朗普还得指望这帮阿拉伯兄弟。
当然,特朗普心里还装着另一本账——选票。美国有300多万阿拉伯裔选民,大多集中在密歇根、佛罗里达这样的摇摆州。2026年中期选举眼看就到,要是因为偏袒以色列丢了这些选票,这笔买卖可就亏大了。
说白了,美以之间的信任早就不是铁板一块了。今年以来,两国高层碰面的次数比去年少了整整四成。就在9月份,以色列想在加沙大打出手,美国直接就断了精确制导导弹的供应,硬生生把以色列的军事行动给按了下去。白宫早就对内塔尼亚胡不满了,觉得他拿着美国的支持当令箭,到处搞扩张,最后却要美国的中东战略来给他买单。
老大哥不灵了
美以关系陷入僵局,背后其实是美国中东战略的悄然转向。特朗普政府想从中东抽身,搞战略平衡,结果发现自己想当和事佬,却两头不讨好。
10月13日在沙姆沙伊赫开的那场峰会就是个最好的例子。特朗普亲自飞过去撑场面,结果呢?以色列和哈马斯这两个主角压根没来。峰会最后只达成了一个向加沙运送粮食和药品的共识,根本没解决核心问题。美国的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
这边美国两头犯难,那边内塔尼亚胡的日子更不好过。在国内,他被极右翼盟友推着往前走,必须在西岸问题上表现强硬;但温和派又担心失去美国的援助,内阁会议吵得不可开交。10月25日的民调显示,高达52%的以色列民众不支持他连任,支持率跌到了41%。
国际上,巴勒斯坦、哈马斯和整个阿拉伯联盟都在谴责他,就连国际法院7月份都裁定以色列占领西岸非法,以色列正变得空前孤立。
更值得警惕的是,在美国影响力减弱的空窗期,俄罗斯和土耳其正趁虚而入。10月底,俄罗斯已经开始参与加沙地带的停火斡旋。土耳其更是高调向加沙运送人道物资,明显是在拉拢阿拉伯国家,抢夺地区话语权。
结语
这次美以之间的激烈摩擦,绝不是简单的朋友吵架,而是美国中东战略从“无条件偏袒以色列”转向“多方利益平衡”的必然结果。特朗普要护着沙特,要盯着国内的选票;而内塔尼亚胡则被国内的政治绑架,只能在钢丝上跳舞。过去那种好得能穿一条裤子的关系,终究还是没能敌过冰冷的利益算计。这出中东博弈的大戏,还远远没有到落幕的时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