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蔡澜晚年最后阶段:烟不离身,以乐观心态等死,将上亿财产送人,唯独留存一物

111 2025-11-24 15:59

风流事儿,终究还是被雨打风吹散了,83岁的蔡澜如今也走了,香港四大才子在天国里相聚啦。

别的名人去世,粉丝们都哭得悲伤,惋惜不已,可这位离开后,观众们反倒都说佩服,评论区还热烈聊起了他生前的事儿,真挺奇怪的。

看完蔡澜的一生,大家就会觉得,他常挂在嘴边的“快乐等死”绝不是空话。

到了生命的终点,他把全部家产都用光,选择了没有儿女的自在生活,可偏偏留给世间一份无比宝贵的东西。

快乐感就是源动力

平淡无奇的日子,总感觉挺闷的。我受不了那份乏味,所以我决心让自己过得精彩点。

蔡澜走过一段路,一直在写专栏、拍电影,还主持了不少节目,可他最喜欢被大家叫做“美食家”。

对他来说,人生的头等大事无非就是吃喝玩乐,其他什么的都不值一提。

这个,在蔡澜还小时候的时候,就能看出端倪。

他是在二战那会儿的南洋长大的,小时候过得挺不安分的,家里条件还算不错,但面对战争,大家的命运都变得一样了。

他三岁那年,家里按照南方的习俗,特意为他煮了红色的鸡蛋。

鸡蛋刚一剥开壳,防空警报就响了起来,大家都急匆匆跑进防空洞,他却把鸡蛋赶紧塞进嘴里。

因为太着急,结果被蛋黄噎得差点喘不过气,从那以后,他再也不敢只吃蛋黄了。

长大以后,蔡澜继承了爸爸蔡文玄的文学天赋,十几岁那会儿就开始向《南洋商报》投稿,第一篇影评顺利发表,蔡澜也领到了人生中的第一笔稿费。

从那时候起,他又多了一个兴趣爱好,就是喝酒。

每次拿到稿费,都会约上几个好友一起去吃顿好吃的,喝点好酒。

为了过上这么开心的日子,他不断激励自己更加用心地写稿子。

蔡澜的一辈子取得了不少的成就,都是因为他内心那份“幸福感”作为前进的动力推着他。

因爱选择电影 因爱选择离开

邵氏电影的存在,简直可以说是推动了中国电影史的前行,起到了引领的作用。

蔡澜就算是那个亲眼见证邵氏电影走过的关键人物。

到16岁那会儿,蔡澜跟妈妈提过想去法国留学,母亲则担心法国的葡萄酒那么闻名,会把他变成个大酒鬼。

正值日本电影行业兴旺发达的时候,喜欢看电影的蔡澜觉得不如去日本学习电影编导专业,便改了主意。

那时候,蔡澜的父亲蔡文玄可是邵氏电影的老前辈,毕业后,蔡澜也理所当然地加入了邵氏电影,担任驻日经理一职。

蔡澜玩电影,总能想出一些天马行空的点子,走在时代的前沿。

起初香港电影没有什么底子,他就跑去日本买版权,然后在香港上映。

等到香港电影迎来了黄金十年,邵氏公司签了不少帅哥靓女,靠小成本就能拍出票房不错的片子,蔡澜又把版权卖到东南亚,光这笔收入就足够让邵氏挺住了。

1970年,邵氏调整了经营策略,蔡澜觉得这与自己对电影的看法已经彻底不一样了。

就这样,蔡澜告别了奋斗了二十年的邵氏公司,转投了嘉禾。

接下来十几年里,他和成龙、洪金宝合作了不少次,拍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电影,比如《福星高照》、《龙虎兄弟》和《重案组》。他的作品从一个小平台逐渐走向了全世界。

蔡澜对电影行业的热情简直让人难以想象,正因为这份爱,他拍出不少香港一流的影片。不过在他心里,这一切都是为了“喜欢”,他不愿为了赚钱而偏离最初的热爱。

不过让他挺烦恼的是,电影一开拍,就不能只为自己“喜欢”的事情努力,得更在意的是,不能让投资人的钱白花。

可是,他又不想因此放弃自己独特的风格,也不愿失去那位演员身上的那份灵动。

这会儿,他原本最爱做的事变成了最不想碰的事,于是他毫不犹豫地转身离开了电影圈。

为快乐而活

退出制片人行列后,蔡澜基本上没有走很多弯路,就顺顺利利地找到了自己未来的路子,那就是当个美食家。

这件事让他挺高兴的,也真正是他心底最喜欢做的事。

记者曾问他,美食对他意味着什么,他只轻描淡写地说了两个字:“好吃”。

他这回答一看就像蔡澜的风格,关于生命,他的想法就是活得开心、快活就行。

除了爱吃,他最喜欢的就是美酒和美女了,为了这个,还特意弄了个节目叫《今夜不设防》。请一帮帅哥靓女上节目,喝免费美酒,聊人生。这档节目的收视率曾经还创下来不错的纪录呢。

作为一个有成就的“长辈”,蔡澜身上从不带那种“爹味”,反倒比不少年轻人还要懂得生活的道理、看得更透。

有人问他咋看“剩女”这个称呼,他说:“‘剩女’这两个字本身就是一种失败,不结婚又能怎么样呢?只要大家都高高兴兴的就行。”

他觉得那些说女人非得结婚、非得生孩子的想法,才是真正糟糕的观念。

当被问到这辈子没拥有自己的孩子会不会觉得后悔的时候,他的回答是没有,反而觉得挺自在的。

蔡澜说自己一点都不后悔,因为还没长大,没有能力去照料一个孩子。有时候,不生孩子也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

吃吃喝喝的人生态度

到了2023年,蔡澜把自家的房子卖了,搬到了香港瑰丽酒店住。这地方风景不错,还请了8个人帮着照料他。

在卖掉房子之前,他把大部分藏品都送给了朋友,卖房的钱除了用来过日子,还捐了不少给慈善组织。

只剩下那块1980年买的8块钱一块的普洱茶饼。

这块茶饼虽然价格不高,但却陪伴着蔡澜走过了半辈子。

他的一辈子基本上就是在践行那四个字:“吃吃喝喝”。

在人生的尾声时,有人还在节目上问他,咋看现在的年轻人躺平文化,说是没目标、没追求的生活。

蔡澜说:本来就该这么回事。

一句话让好些年轻人变成了他的死忠粉,他那开朗乐观的生活方式还深深地影响了一批又一批人。

就连鲁豫都坦言,最羡慕的人就是蔡澜,他的生活真是过得特别透彻。

在他的最后一年,仍然主要是享受,享受那些美食和风景,真正做到对得起自己每一分钟活着的时光。

对于许多老年人来说不太健康的生活习惯,蔡澜也试过个遍,想熬夜就熬夜,想抽烟就抽烟,想喝酒就喝酒。对他而言,没有什么比随心所欲、快活潇洒更重要了。

难怪他离开以后,很多网友都说:“他这一辈子,活得挺畅快的!”

蔡澜留下不少让人回味无穷的佳作,最后想起他,总会想到那种自在洒脱的生活态度,以及他为自己刻上的三个字墓志铭——“我活过”!

参考信源:

下一篇:总部手把手教!浣依阁洗衣,选址运营全搞定
上一篇:前央视主持王小骞,丁克15年高龄产女,女儿却被诊断矮小症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