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瀛快马——日本帝国海军“夕云”型驱逐舰

183 2025-09-11 12:42

1942年11月30日深夜,瓜岛附近海域炮火连天。

美军舰队正对着日本运输舰队狂轰滥炸,炮弹像不要钱似的往下砸。

田中赖三站在"高波"号驱逐舰的舰桥上,额头上的汗珠在火光映照下闪闪发亮。这位日本海军少将心里跟明镜似的:硬碰硬肯定要完犊子,现在只能靠那几根"大香肠"搏一把了。

"不许开炮!瞄准敌舰炮口闪光,准备雷击!"田中咬着后槽牙下达命令。鱼雷长山本一郎的手悬在发射按钮上直哆嗦,心里直打鼓:"这要是打不中,今晚大伙儿都得喂鱼。"随着一声令下,八条93式氧气鱼雷悄无声息地滑入水中,活像一群闻到血腥味的鲨鱼。

21时27分,美军"明尼阿波利斯"号重巡洋舰突然剧烈一震,舰首直接被炸得飞起。甲板上的美国大兵们摔得七荤八素,燃油像打翻的酱油缸泼得到处都是。这场后来被称为"塔萨法隆加海战"的夜袭,愣是用八艘驱逐舰干翻了美军四艘重巡,简直比街头混混干翻职业拳击手还离谱。

日本海军对驱逐舰的执念,活像个非要拿菜刀雕豆腐的倔老头。当年对马海战尝到甜头后,东乡平八郎就认准了这个理儿:主力舰不够,鱼雷来凑!华盛顿条约卡脖子?日本人一拍大腿:"咱玩不起大炮巨舰,还玩不起阴的吗?"这脑回路清奇得就像用绣花针当武器,偏偏还真让他们玩出了名堂。

"夕云"型就是这种偏执的集大成者。93式氧气鱼雷隐蔽得跟半夜偷鱼的野猫似的,美军的雷达愣是没发现。电焊技术让舰体结实得能扛台风,再不会像"第四舰队事件"里那些倒霉蛋一样被风吹成麻花。交流电系统更是让设备瘦身成功,活像从大哥大换成了智能机。可惜这艘"海上太刀"生错了时代,就像带着武士刀上现代战场,帅是帅,就是不太实用。

瓜岛战役时,"夕云"型的水兵们憋屈得要命。本来想着月黑风高夜,鱼雷索命时,结果天天给陆军那群"马鹿"运大米。有个轮机长气得直跳脚:"八嘎!老子是来当武士的,不是来当快递小哥的!"更糟心的是,这船防空火力弱得感人,25毫米机炮打飞机就跟用弹弓打鸟差不多,纯粹看运气。

到了1944年莱特湾海战,"朝霜"号的舰长知道这次是凶多吉少了。看着天上黑压压的美军机群,他对着全舰官兵吼了一嗓子:"诸君,今日咱们先走一步!"这话说得悲壮,可现实是再好的刀也架不住机枪扫射。19艘"夕云"型最终全部交代在太平洋,像极了那些明知必败还冲锋的武士。

要说这船设计得确实有两把刷子。主炮能打18公里远,比美军的还猛。鱼雷发射管转得飞快,20秒就能重新装填,跟玩俄罗斯方块似的消得贼快。可惜防空就是摆设,那25毫米机炮开火时抖得像得了帕金森,换弹还得停火,效率低得让人想哭。反潜装备更是寒酸,声呐落后得跟老花镜似的,深水炸弹扔得再准也白搭。

战争后期这些船改来改去,加装了一堆防空炮,活像给自行车装火箭筒——看着唬人,实际没啥卵用。有个被俘的日本水兵后来回忆:"咱们的驱逐舰就像个偏科生,雷击课满分,其他科目全挂科。"这话说得在理,可谁让日本海军就认这个死理呢?

现在想想也挺有意思。当年吹得神乎其神的"氧气鱼雷",其实跟现在的网红产品一个德行——广告吹上天,实际用起来各种毛病。推进剂容易炸,航迹虽然隐蔽但也不是完全看不见。只不过美军一开始被唬住了,等反应过来后,这些把戏就不灵光了。

那些"夕云"型的残骸如今都躺在太平洋底,有的成了珊瑚礁,有的成了潜水爱好者的探险地。偶尔打捞上来的零件,锈蚀得都看不出原来模样了。倒是当年它们发射的鱼雷,至今还在军事教科书里当经典案例。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人死留名,船沉留史"吧。

本文就只是用来分享一些积极向上的能量啦,可没有要去侵犯别人合法权益的想法哟。要是真有侵权的情况呢,就赶紧联系我们哈,我们会很积极地配合去把问题给解决掉哒。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西藏YLS-900型液压钢轨拉伸机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