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朋友们,还记得前两天郑智化怒斥深圳机场这事儿吗?本来都快
嘿,朋友们,还记得前两天郑智化怒斥深圳机场这事儿吗?
本来都快翻篇儿了,谁承想,机场那边悄没声儿地甩出来一个监控视频,瞬间,舆论这艘大船就跟泰坦尼克号撞了冰山似的,那叫一个“Duang”地大转弯!
这感觉,就跟你追个剧,看到大结局才发现自己一开始就站错了CP,那酸爽,绝了!
要说这郑智化大哥,那可是咱们一代人的精神图腾啊。
《水手》里唱着“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当年多少懵懂少年听得那是热血沸腾,感觉自己也能像个战士一样去战斗。
这回倒好,他在社交平台上那一嗓子“连滚带爬”,四个字,画面感拉满!
你想想,一个坐着轮椅的传奇歌手,在众目睽睽之下如此狼狈,谁听了不心酸?
谁看了不来气?
这简直就是对残障人士尊严的公开处刑嘛!
一时间,网上那叫一个群情激奋,声讨机场的声音比春运的火车还挤。
深圳机场那边也是够麻利的,眼看舆情火苗要燎原,赶紧的,半夜就发了道歉信,态度那是相当诚恳:对不起,是我们服务不到位,这就改!
增加人手、换廊桥、研发新设备……一套组合拳下来,感觉是挺像那么回事儿。
这危机公关,做得那叫一个溜,比德芙巧克力还丝滑。
本来这事儿到这儿,也算是双方都体面了。
可谁能想到,这监控视频一出,剧情立马来了个山路十八弯!
视频里那哪是什么“连滚带爬”啊?
分明是一左一右俩壮小伙,跟护送国宝似的,小心翼翼地搀着、托着。
虽说这上下飞机的姿势没那么优雅吧,但你要说机场工作人员冷血无情、袖手旁观,那可真有点冤枉人家了。
这下可好,原本一边倒挺郑大哥的网友们懵了:合着咱们被带节奏了?
这眼泪难道都白流了?
这时候,有人又跳出来说了:“你们懂啥?‘连滚带爬’是修辞手法!重点是人家心理受到了伤害,尊严碎了一地!”
嗯,这话说得也有那么几分道理。
这好比啥呢?
好比你过年回家,七大姑八大姨围着你问东问西,虽然都是笑眯眯的,也没骂你也没打你,但你心里那个烦啊,可能就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这种心理上的不适感,有时候比身体上的疼痛来得还猛烈。
对郑智化来说,那20厘米的高度差,可能不仅仅是一级台阶,更是一道横在他心里,关于“能不能像个普通人一样体面出行”的坎儿。
不过话说回来,这次反转也给咱们提了个醒:在网络上冲浪,真的不能听风就是雨。
这年头,反转的事儿还少吗?
前一秒还是楚楚可怜的受害者,后一秒可能就成了精心设计的表演者。
真相这玩意儿,往往比电视剧还狗血。
就像之前袁立手撕某卫视那档子事儿,看着挺“作”的,但也确实撕开了行业的一些遮羞布。
郑智化这回虽然可能在表述上有点夸张了,但他这么一闹腾,是不是也倒逼着机场和其他公共场所去真正重视无障碍设施的问题了呢?
这就好比你去餐厅吃饭,发现菜里有根头发。
有的人可能会默默把头发挑出来继续吃,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有的人可能就得拍桌子叫经理,甚至发到网上曝光。
你说谁对谁错?
其实都没绝对的错。
那个默默忍受的人可能维护了餐厅一时的声誉,但那个闹事的人,可能就促使这家餐厅彻底整改了后厨卫生,以后去吃饭的人都能吃得更放心了。
最后,咱们还得说回那20厘米。
它不只是一段物理距离,更是咱们社会文明程度的一把尺子。
咱们天天喊着要关爱弱势群体,但真正的关爱不是挂在嘴上,而是藏在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里。
什么时候,我们的公共设施能做到让坐轮椅的朋友也能像咱们一样“丝滑”出行,不需要别人的特殊“搀扶”,那才是真正的文明进步。
希望下次,咱们不用再靠明星的“连滚带爬”来推动这样的进步了,那样大家都挺累的,你说是不?
这事儿啊,还得让子弹再飞一会儿,看看这“试点”的新设备到底啥时候能全面铺开,咱走着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