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财长刚走就翻脸:稀土不放,电动车就加100%关税?外交部硬气回应
刚在马来西亚友好地喝完茶,转头就翻脸不认人。美国财长贝森特前一天还气氛融洽,后一天就公开撂下狠话,声称如果中国不放开稀土出口,就要对我们的电动汽车加征100%的关税。这变脸速度,着实让人大开眼界。
11月3日的我们外交部记者会上,发言人对此的回应不卑不亢,把话讲得清清楚楚:中国对稀土的出口管理,合理合法,不是搞封锁,更不是针对谁。想解决问题,那就坐下来谈,想靠威胁和关税大棒来施压,那套不管用。
美国到底在急什么
这事儿的根子,其实埋得很深。中美经贸博弈早不是新鲜事,从芯片到光刻机,再到如今的稀土,牌桌上的较量就没停过。而稀土,恰恰是我们手里的一张王牌。我们不光储量全球领先,提纯加工技术更是独步天下,牢牢掌握着全球绝大部分的供应。
这就让美国非常难受了。这些年,华盛顿想尽办法要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又是喊着要搞本土生产,又是拉拢盟友,但效果甚微。为什么?因为稀土开采不仅成本高、技术难,环境污染更是个大难题,这些硬骨头美国自己也啃不动。所以,只要我们这边一有风吹草动,美国那边立马就神经紧绷。
只许州官放火
更有意思的是,我们这次的管控并非突然袭击。早在几个月前,商务部就已经把相关管理措施公之于众了,明明白白地告诉全世界,这是出于国家和产业安全的需要,正常的民用贸易一点不受影响。而且,政策出台前,中方早就通过双边渠道跟美方打过招呼了。
可以说,我们是把所有程序都走在了明处,有理有据,不搞突然袭击。反观美国,嘴上喊着要对话,手上却攥着关税大棒,这种做派,谁能接受?更别提他们自己的那套“双标”玩法了。美国商务部的出口管制清单长得能绕地球好几圈,几千项产品和服务,动不动就拿“国家安全”当幌子,把中国企业排除在外。现在中国依法依规管理一项战略资源,他们反倒跳起来指责我们“阻断供应链”,这逻辑实在让人啼笑皆非。
关税大棒的真实目标
这次威胁要加征100%关税,目标直指中国的电动汽车。这已经不是美国第一次盯上我们的新能源产业了。眼看着中国的电动车、光伏、储能电池在全球市场上攻城略地,出口数据节节攀升,美国是真坐不住了。他们担心自家的企业在竞争中落败,就想用关税这种粗暴的方式来砌墙保护。
可这种做法真的管用吗?就在10月中旬,美国也放过类似的风声,结果呢?话音刚落,自家股市先挨了一记重拳,一天之内市值蒸发上万亿美元。连他们自己的媒体都看不下去,批评这种“边谈边打”的策略,不仅没伤到别人,反而先把自己给弄得灰头土脸。企业界最怕的就是政策的不确定性,一个随时可能变脸的市场,谁敢放心投资?
结语
整件事看下来,中方的策略其实非常清晰和稳定:我们欢迎合作,也愿意通过对话解决分歧,但绝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威胁和胁迫。稀土不是全面禁运,而是依法管控;我们不是要对谁关上大门,而是要防范资源被滥用。
外交靠的是行动和诚信,不是喊口号。我们已经拿出了足够的诚意,现在球在美国那边。是选择继续坐下来好好谈,还是一意孤行搞对抗,美国自己得想清楚。毕竟,手握稀土这张牌,我们就有足够的底气,节奏始终掌握在自己手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