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ETF!把握选择ETF三大黄金法则!

171 2025-11-24 16:06

有个反差有点刺激:2023年,科创50(588000)整年跌超20%,同期标普500ETF(513500)竟然涨了24%。

两只都叫ETF,表现却像天壤之别,这事儿值得把酒言欢也值得冷汗直流。

把这件事拆开看,不是ETF神话破灭,而是选错了路和时机。

把ETF比作菜篮子再合适不过,关键在于挑菜的眼力。

关于挑篮子,有三条老少通吃的法则值得反复咀嚼。

第一条,流动性关乎能否随时落袋为安。

频繁做市的产品,日均成交能上千万才不至于被套住。

以沪深300ETF(510300)为例,近期日均成交超15亿,挂单不用等天荒地老;反观一些小众主题,日成交连百万都不到,买进去容易,想走却难。

观察指标有两项:日均成交额和买卖价差,价差大于0.1%就要警惕。

第二条,费率是长期战场的隐形重量。

管理费从0.15%到0.5%,看似差距小,放十年就能把零头变成真金。

打个比方,拿10万做基,持有十年,费率0.5%累计扣掉约5000元,0.15%则约1500元。

科创板类产品里,像易方达科创板50(588080)这样的低费率更合适长期持有。

第三条,跟踪误差解释了复制能力的高下。

两只都跟沪深300,表现却相差几个百分点,往往是跟踪误差惹的祸。

低于0.5%可以认为跟得比较像,像上证50ETF(510050)跟踪误差只有0.21%,复制得很到位。

市场上出现不少号称“增强”的基金,宣传很动听,但历史数据显示多数增强型未必长期跑赢基准,挑选时别被广告洗脑。

讲个小插曲来活跃气氛:有位朋友去年追高某新能源主题ETF,开仓那周朋友圈都在吹,结果回头套了半年;另一位把资金分散到港股科技和半导体主题,配置了恒生科技ETF(513180,费率0.2%)和国泰半导体(512760,日均成交超3亿),到今年十月组合收益跑赢通胀约5个百分点。

两种结局摆在眼前,说明分散和品种选择真的有用。

有人会反对,认为激进主题和主动增强才是超额收益的来源,历史上也有少数主动策略打赢指数的例子。

支持者引用短期明星基金的高回报作为证据。

反驳这种看法可以用概率和成本来回应:一方面,少数成功不能代表常态,长期统计显示多数主动或增强策略难以持续超越。

另一方面,高交易费用和跟踪偏离会吞噬本该属于投资者的部分收益。

读者的身份从普通人到“想更聪明些”的非专业者都有,实操建议很接地气:别把钱全部压在单一赛道;看到“涨疯了就买入”的冲动要克制;采用定投策略用时间换波动,长期胜率更高。

再补充一点关于心态,好的ETF像一艘结实小船,牛市里能带人远航,熊市里至少不至于翻船。

回到开头那句反差,ETF并非万能护身符,而是工具,选得对会成为稳健增长的基石,选错则容易摔跟头。

留个问题给大家讨论:面对花样繁多的主题ETF,是偏向低费率高流动性的“大盘篮子”,还是相信个别主题会持续爆发?

留言说说各自的理由,看看哪种思路更能说服更多人。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操作需谨慎。

下一篇:义乌去黄冈物流专线
上一篇:李昀锐归队《奔跑吧》新疆录制,一大早从南京飞抵喀什,白色外套亮相被粉丝戏称像糯米团子,轻松挥手互动状态可爱自如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