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那拉提景区,游客罗某驾车碾压草场,生态或数年难恢复!

141 2025-07-10 15:42

最近,网上有件事儿,说起来真让人心里不是滋味。

咱们国家的新疆,那是个什么地方?

天山雄伟,草原辽阔,尤其是那拉提草原,简直就是画里走出来的地方,被叫做“天山绿岛”,那绿油油的草场,干净得像一块翡翠,看着就让人心旷神怡。

可就是这么美的地方,有人却干了件特别煞风景的事儿——开着车直接就往草场上碾。

这事儿一出来,网上一下子就炸了锅,大伙儿都觉得,这人怎么忍心下得去这脚油门呢?

事情是这样的。

在六月底的一天,天气晴朗,一位姓罗的游客开着车来到了向往已久的那拉提景区。

当他看到眼前一望无际的绿色地毯时,可能是太激动了,心里头那点儿想撒欢的念头就冒了出来。

旁边明明立着一块牌子,清清楚楚地写着“车辆请勿进入草坪”,这几个字就像个安安静静的哨兵,提醒着每一位来客。

可这位罗先生呢,也不知道是没看见,还是看见了也没往心里去,方向盘一转,车轮子就实实在在地压上了那片嫩绿的草地。

他可能觉得,把车开到草原上,人往车前一站,拍张照片,发个朋友圈,多有范儿,多自由。

可他这份短暂的“潇-洒”,恰好被一位正在带队的新疆本地导游龚亮给瞧见了。

这位龚导游,天天看着这片草原,心里对它那份感情,就跟咱们对自己家精心伺候的花草一样。

眼瞅着汽车轮胎在绿草上压出两道刺眼的印子,他当时就急了,隔着老远就冲着那辆车大声地喊:“不要碾压草场!”这一嗓子,喊得是理直气壮,喊出了所有爱护这片土地的人的心声。

喊完之后,他还用手机把当时的情景拍了下来,发到了网上。

这一下,可算是捅了马蜂窝,视频立刻就传开了,网友们看了都特别生气,纷纷指责这种不文明的行为。

事情闹大了,当地的管理部门,也就是新源县林业和草原局,很快就行动起来。

他们根据视频找到了事发地点,进行了现场勘查。

还好,这位游客只是把车开了上去,没有像有些人那样在草地上玩什么漂移,搞大面积的破坏,所以从程度上来说,算是轻微的。

执法人员找到了这位罗先生,对他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

面对询问,罗先生的解释是,自己是第一次来新疆,第一次看到这么壮观的大草原,一时兴奋过头了,再加上对保护草原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太了解,才做出了这种糊涂事。

听到这个解释,咱们老百姓心里可能就会犯嘀咕了:一句“我不了解”,就能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吗?

这话说出来,恐怕很难让人信服。

首先,景区里立的那个警示牌,用得着多高的文化水平去理解吗?

“车辆请勿进入”,这六个字,小学生都认得,意思再明白不过了。

这已经不是懂不懂法的问题了,这是最基本的公共规则和公德心的问题。

就好像在加油站看到“禁止吸烟”的牌子,你总不能点上根烟,然后说自己不懂消防法吧?

所以,把责任推给“不懂法”,实在是有点站不住脚。

再说了,咱们得好好聊聊这个所谓的“破坏轻微”。

这个“轻微”,是跟那些更恶劣的行为比。

但对于草原本身来说,每一次碾压都是一次重伤。

很多人可能觉得,不就是压了几棵草吗,有什么大不了的,过几天春风一吹,不就又长出来了?

如果您也这么想,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那拉提这种高山草甸,生态环境其实非常脆弱。

咱们可以打个比方,健康的草地就像一块蓬松的大海绵,地底下盘根错节的草根能牢牢地抓住土壤,还能储存水分。

汽车那几吨重的分量压上去,一下子就把这块“海绵”给压成了“压缩饼干”。

土壤被压实了,里面的空气和水分都进不去,草根就没法呼吸,吸收不到营养,很快就会死掉。

时间一长,这块地方就成了“斑秃”,一下雨,雨水就会把表面的土冲走,造成水土流失。

有专家研究过,这种高寒地区的草原,一旦被车轮碾压出痕迹,就算之后再没人去破坏,它自己想要完全恢复到原来的样子,可能需要好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

您看,游客为了几秒钟的拍照快感,却要让这片草原疼上好几年,这代价,还算轻微吗?

而且,这种糟心事儿还不止这一件。

就在那拉提事件发生前不久,新疆另一个美如仙境的地方——赛里木湖,也发生了类似的事情,而且性质更恶劣。

有几辆越野车,直接在湖边的草地上玩起了漂移,车轮在绿色的草场上画出一个个丑陋的圈圈,就像在一位美女脸上划了好几刀,那景象,真是让人触目惊心。

为什么这种事情会接二连三地发生呢?

说到底,是一些游客的旅游心态出了问题。

在他们眼里,大自然的美景,似乎不是用来敬畏和欣赏的,而是成了他们炫耀自己、满足虚荣心的背景板。

为了拍一张与众不同的照片,录一段看起来很酷的视频,他们可以把规则、道德,甚至是法律都抛到脑后。

这种极度自私的“打卡式旅游”,是对大自然最粗暴的践踏。

当然,这次那拉提事件的处理结果还是让人欣慰的。

那位罗先生在接受了普法教育后,也确实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态度很诚恳,还亲手写下了承诺书,保证以后不管到哪儿,都会爱护一草一木,做个文明的游客。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这也说明,及时的管理和耐心的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

但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从根源上杜绝这类事情的发生。

我们不能总等到破坏发生了,再去补救。

在这件事里,那位挺身而出大声制止的导游龚亮,真是好样的。

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每一个人都有责任,谁都不能当看客。

如果当时在场的人,都能像他一样勇敢地站出来说一声“不”,或许很多不文明行为就能被及时制止。

我们美丽的国土,壮丽的山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也是我们要传给子孙后代的财富。

保护它们,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希望以后大家出门旅游,都能把这份责任记在心里,让我们的脚印文明地落在该走的地方,让我们的眼睛和心灵去感受自然之美,而不是用粗暴的行为,在美丽中国的画卷上留下一道道丑陋的伤疤。

下一篇:高碑店退役军人服务知识竞赛背后,岗位大练兵如何激发团队新活力
上一篇:ZXL-B 阻旋物位开关法兰安装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