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屏CE认证
132
2025-07-29
哈马斯方面的反应满是愤怒,他们把内塔尼亚胡说成“战争罪犯最残忍的体现”。这个说法今天听起来其实也不算新鲜,毕竟骂声也是战争宣传中的一环。但残酷不残酷呢?看看那些炸得只剩废墟的楼房,再看看逃难中的民众,答案早就藏在瓦砾堆里了。不管你如何看待哈马斯,这点没得争辩:成千上万的平民不得不在废墟里苟且求生,这是真实存在的。
现在的节奏,全都由以色列的战机和导弹牵头。卡茨说这是为机动部队开道,实际上,就是在铺设一条“血与火的高速路”,让地面部队能顺利进入加沙城。内塔尼亚胡那句“这只是开端”听起来更像是在向全世界宣告:别指望我们会停手。这可不是普通的战术“外科手术式打击”,而是坦白说的城市清洗。
以色列的逻辑简单得让人心惊肉跳:只要哈马斯不投降,加沙就得付出彻底毁灭的代价。问题在于,哈马斯的武装分子藏在城市里面,平民也在同样的街巷中生活。于是,军方把整个城市当成了目标场,高楼一座接一座被夷为平地。所谓的军事目标和民用建筑的界限,在炮火的火光中早已不复存在。炸掉一栋楼,可以说是武装分子藏身;炸掉五十栋楼,又算精准打击吗?那已经不是一般的军事行动,而是把城市变成了外科手术,变成了城市的截肢。
在国际政治的舞台上,这样的场面也不算多稀奇:强者用炸弹发声,弱者用愤怒反应。哈马斯的怒火,当然难以抵挡以色列那强大的火力。战争中,最没力气的声音,经常来自废墟里的哭泣。内塔尼亚胡说“这还只是开始”,这话在加沙听来,就是绝望的回响。谁还记得,这里曾经是普通人生活的地方?在这场战争的语境中,高楼不过是“目标编号”,人命只是“意外损失”。
有人会说,以色列是在打自卫牌。嗯,哈马斯的火箭弹和绑架行动确实让以色列头疼,但问题是,自卫就能用整座城市来陪葬吗?三十、五十甚至更多的高楼成了“自卫”的代价。在这样的逻辑下,战争变成了不断升级的报复,似乎不把加沙夷为平地,就无法给以色列带来所谓的安全。可事实是,炸弹不停落下,仇恨反而在废墟上深深扎根,将来还能指望出安全感吗?
卡茨的声明,毫不掩饰地是一记末日警钟。内塔尼亚胡的激动,带着一种冷峻的权力展示。哈马斯的愤怒,不过是无奈的咆哮而已。而那些普通加沙的民众,原本的日子,一夜间都没了影儿。不管谁最终能笑到最后,他们只求活着。可偏偏,在“毁灭”与“新生”的故事里,他们连个背景都算不上。
战争的搞笑之处在于,每个领导人都说自己“别无选择”。以色列喊不打就不安全,哈马斯则宣称不反抗就得完蛋。结果呢,加沙的天空被焚烧和废墟覆盖。这场火烧得还没停,那些满口豪言壮语的家伙,反而让火势越烧越旺。
当三十幢高楼变成灰烬,卡茨说那叫胜利。五十座摩天大楼倒塌时,内塔尼亚胡则宣称那是个开始。人们在废墟里苦苦寻找亲人的时候,哈马斯则骂对方是罪人。这几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唯一没听见的,是加沙普通人的声音。
也许这就是当代战争最让人心碎的一幕:领导人用话语挑起仇恨和冲突,而普通百姓则用生命来偿还代价。内塔尼亚胡说这是“只是个开始”,可对加沙的人们来说,生活早就走到了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