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陈云提议陈锡联让位,陈锡联当场表态:坚决服从安排!

71 2025-08-30 18:00

1980年一场气氛凝重的会议上,陈云突然提出建议,认为陈锡联应当从领导岗位退下来。

会议室里一下子变得鸦雀无声,不少人偷偷瞄向陈锡联。

这位老将军虽然已经65岁,但身子骨硬朗得很,带兵打仗那股精气神还在。

大家心里都在犯嘀咕:这么一位功勋赫赫的老将,真能说退就退?

没想到陈锡联“嚯”地站起来,声音洪亮地说:“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别说辞职,只要国家需要,就是要我脑袋都没问题!”这话说得那叫一个干脆利落,没有半点犹豫。

陈锡联能这么痛快地答应下来,可不是一时冲动。

他1915年出生在湖北黄安一个穷苦农民家庭,打小就吃过不少苦。

八岁就给地主家干活,放牛、砍柴、洗碗啥脏活累活都干过。

那时候他就明白一个理儿: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要想改变命运,就得靠自己拼。

十四岁那年,他趁着母亲睡着,光着脚丫子就跑去参加了游击队。

说起这段经历,他后来常笑着说:“那会儿哪懂什么大道理,纯粹就是不想一辈子受穷挨饿。”

在部队里,陈锡联可是个出了名的猛将。

别看他个子不高,打仗特别勇猛,冲锋总是跑在最前头,战友们都亲切地叫他“小钢炮”。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他已经当上了八路军团长。

十月里的一天,他接到一个艰巨任务——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

那可不是闹着玩的,鬼子机场戒备森严,飞机一排排停在那儿,跟随时要扑人的铁老鹰似的。

陈锡联二话不说,亲自化装成老百姓去摸情况,回来就带着战士们研究战术。

战斗打响后,他指挥部队一口气炸毁了二十四架日军战机,这场胜仗连蒋介石都专门发报表扬。

这场仗打得漂亮,但陈锡联从来不会居功自傲。

他常念叨那些牺牲的战友,说想起他们心里就难受。

后来他又带队打了神头岭、响堂铺这些硬仗,屡建战功。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三十出头的陈锡联已经成了刘邓大军中的王牌将领。

1947年挺进大别山,他带着部队跨过陇海路,强渡淮河,半个月就解放了九个县城。

在豫北战役中,他更是指挥部队全歼了国民党第二快速纵队,创造了解放军以劣势装备歼灭机械化部队的经典战例。

1949年二月,陈锡联担任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司令员,带队参加渡江战役,一路打到重庆,成了重庆解放后的第一任市长。

那年他才三十五岁,真是年轻有为。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让他去负责炮兵建设。

当时咱们的炮兵装备确实不咋地,可陈锡联不怕困难,他自个儿偷偷研究国外技术书,带着官兵们刻苦训练。

有人劝他别接这吃力不讨好的活儿,他眼睛一瞪:“怕啥?就算亏本也得试试!”结果到了五十年代末,中国炮兵已经焕然一新,在抗美援朝和炮击金门作战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陈锡联后来还当过沈阳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司令员,官至国务院副总理。

虽然地位越来越高,可他始终保持着朴实的作风,从来不摆架子。

九届二中全会那会儿,会场气氛有点微妙,林彪讲话时台下掌声雷动,可陈锡联始终端坐着不动声色。

他私下里跟工作人员说:“凡事得多看看,多想想。”这份沉着冷静后来还真让他避开了不少麻烦。

1980年主动退下来后,陈锡联可没闲着。

他把书房变成了“第二指挥部”,天天看报纸、读文件,关心国家建设。

一听说有新式武器试验成功,老爷子立马来劲了,非要亲自去现场看看。

工作人员劝他年纪大了别太劳累,他笑呵呵地说:“爬也要爬去看看!俺得亲眼瞧瞧国家越来越强盛的模样。”这份发自内心的喜悦,感染了身边每一个人。

1999年六月十日,陈锡联在北京逝世,享年八十四岁。

他这一生从放牛娃成长为开国元勋,经历过枪林弹雨,也主持过重大建设,无论身处什么位置,始终保持着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心。

用老话来说,真是“真金不怕火炼”,他的故事至今仍在人们口中流传。

本文就是要把正能量给传递出去,把社会的主流旋律给弘扬起来,可没带一点不良的引导哦。要是有侵权的情况,就赶紧联系我们,我们会立马进行改正或者删掉相关内容哒。

下一篇:防静电面料检测报告,导电丝防静电面料检测机构
上一篇:两都之战(1328年):元末明初的战役与历史转折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