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加快备战,导弹提前部署,中方目标进入打击阵地,俄已明确站队

74 2025-09-02 00:19

美军“堤丰”到了日本,本来只是一次军事演习,现在却变成了现实中的导弹前推。地点是山口县的岩国基地,时间定在9月,和日本陆上自卫队一起参加的,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大规模实战训练“坚毅之龙”。

在此之前,美军的同款中程导弹系统,已经部署在菲律宾。几个月过去,阵位悄然北移,现在直接架到了日本本土。按美方对外释放的说法,这只是训练,不会久留。但熟悉套路的人一听,就知道故事不会这么简单。

菲律宾的那一出,大家还记得。当初也是军演借口,演习结束就撤离的口风说得很轻巧。结果等真正撤的时候,美方找个理由拖延,结束变成延期,延期几乎就是常驻。现在看,日本的剧本恐怕也是熟悉的配方。

更关键的是,这个“堤丰”一旦固定在日本,加上射程优势,中国东三省已经可能被覆盖。对中国的战略安全环境来说,这显然不是小事。可讽刺的是,有些细节一抽出来看,真正该紧张的,可能不是中国。

美军在日本部署中导的构想,并不是特朗普亲手拍板的新动作。根据日本英文媒体去年的报道,美国早在他上台之前,就有了以联合军演的名义向日本转运中导系统的计划。换句话说,这是五角大楼的长线安排,不是个人突发奇想。

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甚至可能是不知道,或者没把它当回事。如果他早留意了,可能会动手阻拦。

理由很简单,第一就是钱的问题。美日之间围绕防务费的争吵一直没完,特朗普政府反复逼日本大幅增加防务开支,日本方面直接拒绝。当时的首相石破茂甚至干脆取消了原定在华盛顿的外长加防长“2+2”会谈,表态非常清晰。特朗普的谈判杠杆就在于,日本军力高度依赖美方保护。如果你不给钱,那我就少保护你。

但是现在好了,美军自己加大在日本的部署力度,摆出随时接帮的姿态,日本就会觉得,哪怕不掏钱,美国也会替自己挡子弹。特朗普原本的谈判筹码,就这么被自己人削了。

第二个原因更明显。美军在日本部署中导最直接触怒的,其实是俄罗斯。去年的消息刚被曝光没几天,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就发话了:如果美国真敢在日本部署中导,那么中俄将作出“双重回击”。

仔细看这句话,有不少门道。没有迹象表明中俄事先就此事协调过,更像是俄方单方面替中国发了话。这符合俄罗斯的一贯动作风格:哪怕没有同步立场,它也会先亮明态度,顺便给日本施压。

对于中方来说,俄罗斯的表态至少说明了一点。那就是俄方对这件事的反感和警惕程度,比外界想象的还高。毕竟日本在俄罗斯的战略视野里,从来不是“安全牌”。

而在特朗普关心的俄罗斯关系层面,这就更棘手了。他一边想在俄乌问题上寻求停火,一边又透露和普京有过核军控的讨论。如果同时把中导推到日本的俄家门口,这就等于往关系里撒盐。要是事先知道,他大概率会拦下来。

只是现在,部署计划已经成型,山口县的训练也排上日程。五角大楼和日本某些人可能正觉得理想状态就在眼前:中国的战略纵深被迫后退,导弹阵位就站在他们想要看到的位置。

但是,他们可能没想到俄罗斯会把矛头集中指向日本。近年来俄方不止一次公开发话,说要对日本的某些动作作出反击。今年5月的中俄联合声明,还明确对日本的军国主义倾向表达“强烈关切”。这意味着,即使中国暂且观望,俄罗斯也有可能自己动手。

特别是9月的演习结束前后,如果“堤丰”不走,俄罗斯完全可能选择用其它方式给日本制造压力。从以往的外交和军事反制来看,这种动作不会是象征性的。

退一步说,美军这次“堤丰”前推的手法,本质是一次可复制的模式。先用军演当理由,把装备送到前沿。等到了位置上,再拖延撤离。这会让整个第一岛链前沿随时保持中导部署的可能性。今天是菲律宾,明天是日本,明天的明天可以是其他盟友地盘。

对中方来说,这是一种必须长期适应的状态,但并不是说立刻会有绝对性的改变。反而在某些情况下,过度部署可能会带来对方内部的消化问题——比如钱、比如外交关系、比如盟友信任感。

在日本问题上,这几条都挤在一起了。防务费争议,俄方反感,特朗普阵营内部可能的不满,都可能让这次的部署成为新的博弈点,甚至引发他们自己没想到的反噬。

所以从某种意义看,这次“堤丰”到日本,既是冲着中国来的,也是冲着日本自己来的。只不过,他们还没意识到。

下一篇:东方大国阅兵振奋人心,特朗普不服输,誓要再办一场“史上最强”大阅兵
上一篇:特朗普批准3000多枚导弹援乌,一边施压普京,一边防泽连斯基擦枪走火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