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3新一代潜射导弹震撼亮相,使中国海基,核威慑力量走向成熟

98 2025-09-18 23:30

2025年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上,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阅兵式上,一个引人注目的方队缓缓驶过,这是中国首次公开展示的“巨浪-3”潜射洲际导弹。 它与“惊雷-1”空基远程导弹、新型陆基洲际导弹共同组成核导弹第一方队,标志着我国陆、海、空基“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的首次集中亮相。

潜射洲际战略核导弹是核大国实施二次核反击的有效手段,其发展一直备受世界主要核强国的重视。 中国的潜射导弹技术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回望1982年10月12日,中国首次成功发射“巨浪-1”潜射导弹,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潜艇水下发射核导弹能力的国家,初步具备了二次核打击能力6。1988年9月,09II战略导弹核潜艇成功从水下试射“巨浪-1”,结束了中国没有潜射核导弹的历史。 然而,“巨浪-1”的最大射程仅有约2000公里(改进型“巨浪-1A”约为2300公里),威力有限,更多是解决了有无问题。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潜射导弹发展面临困境。 第二代“巨浪-2”的研制过程并不顺利,虽然有了更先进的094型战略核潜艇,却经历了一段“有艇无弹”的尴尬期。 直到2013年,09IV战略导弹核潜艇才首次成功水下发射“巨浪-2”潜射导弹。

“巨浪-2”是一种潜射远程弹道导弹,采用双整流罩、水中主动空泡减阻等技术,使用新一代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和新型固体燃料,并通过复合材料壳体减重,使其最大射程达到了约8000公里。 这意味着搭载“巨浪-2”的094型核潜艇需要前出到一定海域,才能覆盖更多目标。

“巨浪-3”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一态势。 它是“巨浪-2”的深度改进型,但性能实现了全面飞跃。 其最核心的优势之一是射程的大幅度提升。 根据官方描述,“巨浪-3”的最大射程在世界同类装备中位居第一。 参考美国“三叉戟”-IID5潜射导弹约11000公里的最大射程(单弹头情况下),“巨浪-3”的射程必然更远。

军事专家张军社指出,“从远程到洲际,这意味着巨浪-3导弹的射程可以到8000公里以上,也意味着即便是在中国近岸地区发射,世界上所有对我国实施核威胁的国家,巨浪-3都可以覆盖到。 ”超远的射程意味着我国的战略核潜艇不需要前出到所谓的‘第二岛链’或者太平洋深处实施核反击。 综合分析,“巨浪-3”的最大射程预计在12000公里至14000公里之间。 这意味着搭载“巨浪-3”的核潜艇在中国近海发射,其打击范围就能覆盖北美大陆主要目标。

“巨浪-3”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其多弹头分导能力。 据公开资料显示,单枚“巨浪-3”可携带6-10个分导式多弹头(MIRV),每个弹头爆炸威力约为50万吨TNT当量。 这些弹头能分别攻击不同目标,并具备末段机动变轨能力,可有效突破敌方的反导系统。 此外,导弹自身还可能携带诱饵弹等突防装备,确保了强大的突防能力。

隐蔽性也是“巨浪-3”和其载艇的重要优势。 特约评论员张学峰观察到,“巨浪-3”潜射洲际弹道导弹外形“胖胖的、短短的”。 这样的设计意味着搭载它的弹道导弹核潜艇“龟背”(导弹舱的隆起部分)可以更小,这有利于降低潜艇在水下航行时的阻力、噪音和流体扰动,从而提升核潜艇的隐蔽性,提高生存能力。

“巨浪-3”潜射洲际导弹已经批量装备部队,并且与最新批次的09IV核潜艇进行了“弹艇结合”的发射试验。 美国国防部曾在2025年的报告中称,解放军在渤海地区由一艘094型战略核潜艇成功试射了“巨浪-3”导弹。 这表明该组合已经形成了战斗力。

中国海军目前运营着6艘094型“晋”级战略核潜艇,每艘可携带12枚潜射导弹。 这些潜艇已实现“不间断地水下战备值班巡逻”,达到了冷战时期美苏海军“小时随时可发射潜射洲际导弹”的标准。 美国战略司令部评估认为,这构成了中国“首个可信的海基核威慑力量”。

“巨浪-3”潜射洲际导弹的列装,与空基的“惊雷-1”远程导弹、陆基的“东风-61”和“东风-31”新型洲际导弹共同构成了中国“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这其中,海基战略核力量以其超强的隐蔽性、机动性和生存能力,被认为是二次核打击的支柱,也具有最强的核威慑效果。

军事专家张军社解读称,战略导弹核潜艇是中国遂行战略核反击、进行二次核打击的重要力量,也是我国打破外国对我们进行核讹诈、核封锁的重要力量。 相比陆上和空中,战略导弹核潜艇在水下隐蔽性比较高、生存能力比较强,而且其在水下潜航时间比较长,可以保持很强的战略威慑能力。

“巨浪-3”的服役,使得中国海基核威慑力量走向成熟,实实在在地标志着中国拥有了更可靠的二次核反击能力。 任何对手在考虑对中国发起军事打击时,都不得不极度忌惮这支隐藏于深海之中的战略力量。

下一篇:奥拉星誓刃龙:威风凛凛,能力出众,成游戏热门搭档
上一篇:北约突然向俄无人机发难,白俄罗斯亮剑,一招让波兰难堪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