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与罗永浩争执激烈:预制菜是否属于敷衍?国家有何观点
57
2025-10-08
你有没有发现——最近这两年,矿产资源成了大国角力的主战场?
稀土刚掀完桌子,钨就上场了。
这东西平时没人提,一出手,直接让美国军工和欧洲高端制造集体冒汗。
2025年2月,商务部和海关总署一纸公告,钨、碲、铋、钼、铟——全被列管。
理由?“维护国家安全,履行国际义务”。
听着官方,实则刀刀见肉。
这不是临时起意。
这是中国在资源棋盘上,早就布好的杀招。
钨是什么?现代工业的牙齿。
芯片布线靠它,战斗机叶片靠它,穿甲弹芯靠它,高铁制动片靠它,新能源电池散热系统也靠它。
熔点3422℃,密度19.3g/cm³,硬度接近金刚石。
全球82.3%的钨,从中国地下挖出来。
2024年全球产量10.3万吨,中国8.4万吨。
不是主导,是绝对控制。
美国?本土储量不到3%,能经济开采的矿区不到七处,环保法规卡死,技术依赖进口。
慌?必须慌。
布局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
江西赣州,地下矿脉密集,从采矿、冶炼、提纯、到硬质合金深加工,整条链闭眼跑通。
2023年,钨进国家战略矿产目录;2024年,专项规划落地——开采限量,准入抬高,技术出口审批。
2025年初,仲钨酸铵、氧化钨等25类产品+技术服务,全进出口管制清单。
不是封锁,是分级调控。
低端粗加工卡出口,高纯超细粉优先内供。
资源攥在手里,主动权握在掌心——这就是中国式资源主权。
美国军工直接瘫痪。
洛克希德·马丁、雷神,F-35发动机叶片断料,导弹弹头合金缺货,穿甲弹芯供应告急。
国防部文件写得清楚:战略储备只撑45天。
断供?产线直接停摆。
芯片厂更惨。
美光、英特尔、格芯集体发函——晶圆微布线缺高纯钨靶材,热散系统材料跟不上,下半年减产不可避免。
科技第一强国?高污染、高能耗的初级冶炼,早被他们甩到海外。
现在想捡?晚了。
本土无矿,无厂,无技术。
2025年3月,白宫砸28亿美元,勘探队冲向刚果、秘鲁、阿拉斯加。
刚果矿样纯度低,秘鲁高原成本高到离谱,阿拉斯加冻土层钻探难如登月。
折腾一圈,颗粒无收。
欧洲喊得最响的是法国。
高端机床、航空发动机、精密刀具,70%钨原料来自中国。
工业部白皮书警告:断供→重工业产值缩水14%。
图卢兹机床协会数据:交期从6周拉到14周,订单取消率飙升22%。
雷诺航空停两条试制线——碳化钨刀具断货,零件精度失控。
法国总理年初采访,话里带刺:“某些国家用资源干预市场,损害欧洲产业主权。”
没点名?谁都懂他在说谁。
媒体标题直接写“危机感爆棚”。
他们不缺设计,不缺工程师,缺的是能把矿石炼成高纯材料的“脏活”。
这些活,早被他们自己的环保政策“优化”掉了。
2010年稀土配额调整,日本半导体封装线停工,永磁体断供——历史重演。
钨来了,美国欧洲照样没准备。
嘴上喊“去风险”,手上连本土冶炼炉都没重建。
智库报告写得明白:中国控制稀土加工九成以上,钨同理——直接威胁美国四分之三武器供应链。
欧盟更惨。
钨价创2013年新高,铋价三个月翻七倍。
企业不敢接单,怕交不出货。
成本飙升,利润蒸发,订单流失。
这不是卡脖子。
这是精准调控。
军民两用产品严管,纯民用留余地;低端粗加工限出口,高附加值优先内需。
厦门钨企,超纯钨粉氧含量压到5ppm以下,价格比欧美便宜一半以上——这种好东西,当然先紧着自家芯片厂、航天厂用。
出口没禁,结构变了。
从卖矿石,转向卖技术、卖成品。
既护资源,又逼产业升级,还捏住对手命门——一箭三雕。
市场反应诚实。
2025年前五月,碳化钨出口386吨,金额1760万美元——断崖式下跌。
但海外囤货意愿暴涨。
都知道以后更难搞,价格只会涨。
钨价中枢上移,战略金属价值重估。
电动车、可再生能源,10%关键物料面临出口管制风险。
企业现在不看成本,看供应链稳不稳。
合规成新门槛。
谁能拿到中国出口许可,谁就能在高端制造站稳。
博弈早超贸易摩擦。
美国智库CSIS报告:这是科技主权攻防战。
特朗普加关税,中国对煤液化气征15%税;美国限中国买稀有矿产,中国对钨、稀土精准反制。
你来我往,招招见血。
但中国反制留余地——表明态度,不堵死路。
西方慌了。
矿产清单草案拼命加铜、硅、银,想分散风险。
短期谁能替代中国?谁有产能?谁有技术?没有。
法国焦虑,是西方缩影。
手里有订单,脑中有设计,兜里没矿,厂里没链。
关键时刻,连把合格钨钢刀具都造不出。
欧盟视频会议开了一轮又一轮,部长交换文件,求共识,搞替代——进展慢如蜗牛。
重建产业链?不是发文件能搞定的。
高耗能、高污染、低利润环节,资本不投,政府不敢批,民众不答应。
没有这些“脏活”,高端制造就是空中楼阁。
中国赢,不是运气。
是几十年如一日,把别人不愿干、不敢干的活,干到极致。
未来?趋势已定。
稀土是前菜,钨是主菜,碲、铟、锑、钴、锂排队上桌。
每个都是现代科技命门,每个都能掀风暴。
西方唯一出路:耐心建链。
本土重建难?拉盟友,找替代,搞研发。
这条路,没十年八年看不到头。
中国?牌多到让人眼红。
全产业链优势,政策工具箱,市场规模,技术迭代速度——样样硬通货。
不是赌气,是布局;不是封锁,是重构。
这场资源博弈,拼的不是嗓门,是底子,是眼光,是耐力。
中国从50年代挖钨矿,到今天把钨变战略武器,中间多少波折,多少骂名?
回头看,每步踩在时代节拍上。
西方不是输在今天,是输在二十年前——工厂搬海外,污染甩发展中国家,祸根早埋下。
钨的故事,只是开始。
下一个是谁?钴?锂?还是更冷门但更致命的金属?
没人知道。
但有一点绝对:在这个不确定的世界,谁掌握资源,谁掌握主动权;谁有完整产业链,谁笑到最后。
法国人羡慕,美国人焦虑——现实就是现实。
牌在谁手里,规则就由谁定。
普通人觉得远?
你手里的手机,开的电车,坐的高铁,医院CT机——背后都有这些“沉默金属”的影子。
它们不声不响,撑起现代社会骨架。
中国管钨,不是跟谁过不去,是告诉世界:有些东西,不能总靠买;有些命脉,必须握在自己手里。
未来十年,二十年,资源牌局只会更激烈。
睁大眼睛,看谁在布局,谁在裸泳,谁在默默攒牌。
历史从不重复,但押相同韵脚——上一次石油,这一次芯片,下一次,很可能就是这些藏在地壳深处的金属。
而中国,已经坐在牌桌主位。
钨不是资源。
是咬断对手喉咙的牙齿。
西方不是没牌。
是牌太薄,太散,太依赖别人发牌。
中国不是突然变强。
是一步一步,把资源变成武器,把产业链变成护城河,把沉默的矿石,变成震耳欲聋的威慑。
2025年,钨管制落地那一刻,全球高端制造的命门,正式换手。
法国人着急?正常。
他们只有订单,没有底牌。
美国人喊制裁?无力。
他们连冶炼炉都点不着。
中国不慌。
钨在手里,链在脚下,技术在迭代,时间在我们这边。
这不是博弈。
这是清算。
清算过去二十年,谁把工业根基外包,谁把污染甩锅,谁把命脉交给别人。
现在,轮到他们尝尝断供的滋味。
钨,只是开始。
下一个,会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