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重启战列舰”言论引热议!美国前总统2025年10月访洛杉矶港后再提海军战略调整
2025年10月初,加州洛杉矶港圣佩德罗码头,特朗普看完“爱荷华”号博物馆战舰,对着镜头来一句“该重新考虑战列舰了,炮弹比远程精确打击武器便宜”,现场立刻炸锅。
一个事实:他看的是完好停靠的“爱荷华”号博物馆舰,不是沉在海里的残骸;他还声称“海军部长也支持”,但公开资料没见到部长本人同口径发言。一句大白话解读:这是对着老爷车感慨“便宜耐用”,但车主并没点头说要上路飙车。
一个事实:四艘衣阿华级都成了博物馆,电子设备拆了、弹药没了,甲板主要用来接待游客。一句大白话解读:它们能亮相拍照,但不具备随时开出去打仗的状态。
一个事实:特朗普2019年就曾公开吐槽福特号航母的电磁弹射,说更喜欢用了几十年的蒸汽。一句大白话解读:他偏爱“看得见、摸得着”的老办法,看到新东西出毛病就不顺眼。
一个事实:福特号的电磁弹射早期确实毛病多,但到2023年已跑完一次远航,起降了成千上万架次,可靠度明显提升。一句大白话解读:新家电刚买来爱出故障,修到位后也能正常干活。
一个事实:战列舰的命运在1940年塔兰托之夜就改写了,英军从海上移动机场起飞“剑鱼”,付出两架飞机的代价,就把意大利三艘战列舰打瘫。一句大白话解读:飞机从远处飞来把大船打趴下,告诉全世界“巨炮不再是老大”。
一个事实:二战的中途岛交锋,双方海上移动机场隔着三四百公里就互相出动舰载机开打。一句大白话解读:拿弓箭的在百米外就能射,你手里的长矛还没靠近就输了。
一个事实:衣阿华级16英寸巨炮最大射程约四十来公里,现代反舰的远程精确打击武器普遍五百公里起步,还带千里眼和信号干扰与反干扰。一句大白话解读:你能打到隔壁镇,人家能打到隔壁省,还更准更聪明。
一个事实:为了让炮弹“打得远”,美国朱姆沃尔特的先进舰炮设想用增程制导炮弹,理论能打上百公里,但一发贵到接近导弹价,最终取消。一句大白话解读:本来想省钱,结果越搞越贵,还不如直接用导弹。
一个事实:电磁炮中美都折腾了好多年,项目不是停就是转,核心问题“打不远、看不清”没被根本解决。一句大白话解读:把枪管换成“黑科技”,没把短板补上,还是不顶用。
一个事实:海湾战争里战列舰对岸开火,是在美军完全掌握说了算的天空和海面时干的“顺差活”。一句大白话解读:那是欺负不会还手的对手,现在连小型武装组织都能搞出能打大船的东西。
一个事实:战列舰体型大、吃水深、转身慢,靠近海岸就像雷达上的大灯箱,容易被各种远程精确打击武器和无人机盯上。一句大白话解读:你是广场上的高个子,四面八方都能看见你,挨打不难。
一个事实:美国手里能造大军舰的船厂就那几家,档期满得紧;海上多面手的数量不够用,护卫舰新项目也在延迟,工人还短缺。一句大白话解读:家里的水电工都忙不过来,你却想着把一栋老城堡翻新回“宫殿”,不现实。
一个事实:把博物馆战舰重新武装,得从电缆到火控再到导弹垂直发射井都换新,时间和钱都是天文数字。一句大白话解读:修古董比新造还费劲,折腾半天还不一定能跟上今天的打仗节奏。
更深入的观察是:特朗普这番话更多是怀旧情绪的表达,想用巨炮的“气势”给支持者打鸡血。另一种可能是:他最后搞成“面子工程”,把某艘老战舰刷漆挂牌,在近海转一圈,让镜头记录“钢铁恢弘”,但实际战力为零。
到了收尾,让我们把镜头拉近到圣佩德罗的甲板:一名志愿者水兵正低头擦着黄铜扶手,旁边游客问“这船会不会再出海打仗?”他抬头笑笑,说“它现在是讲故事的船。”问题来了:如果让你选,是更愿意用钱去造更多海上多面手和海上加油车,让舰队天天能出去巡海,还是把钱砸在一艘巨炮大船上,图个看着威风?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