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夜读感悟:做人有“三度”:温度、风度、气度

80 2025-07-10 11:48

那天下班路上,老张看见邻居家小孩蹲在路边哭得直抽抽。他顺手从兜里掏出根棒棒糖,蹲下来平视着孩子:"咋啦小虎子?跟张叔说说,是不是作业本让狗啃了?"小孩噗嗤笑出鼻涕泡,这场面被路过的社区书记拍下来发到群里,第二天整个小区都在传——老张这人,能处。

有人活得就像冬天的暖手宝,搁哪儿都冒热气。菜市场卖豆腐的李婶总爱给孤寡老人多切块豆腐边角料,快递站小王永远主动帮孕妇把重箱子扛上楼。这些细节比啥豪言壮语都管用,就像三伏天里那碗晾得刚好的绿豆汤,喝下去从喉咙舒坦到胃里。某次暴雨天,便利店老板娘把屋檐下躲雨的外卖员拽进店里,塞了杯热姜茶:"大兄弟别嫌烫,这鬼天气跑单不容易。"后来整条街的外卖小哥都爱往她家店门口停,订单量愣是翻了一番。

老周在单位是出了名的"灭火器"。有回两个年轻同事为方案吵得面红耳赤,他端着枸杞茶晃过去:"你俩这架势,不知道的以为在争武林盟主呢?"一句话逗得全场憋笑。他总说做人要像滑盖手机,该收的时候能缩回去,该亮的时候得支棱起来。去年部门空降个海归主管,开会时把所有人方案批得一文不值。老周等年轻人散会才慢悠悠开口:"领导您这西装挺板正,就是扣子系太紧容易憋着。"第二天主管就换了沟通方式,现在全部门都管老周叫"人间润滑剂"。

菜场西头修鞋的老杨头有句口头禅:"多大点事儿啊。"他摊位前永远摆着三把小马扎,城管来了坐着聊天,环卫工歇脚喝着凉茶。有回混混把他工具箱踢翻了,老头乐呵呵捡起锥子:"小伙子脚劲不错,赶明儿国足选人我推荐你。"后来那混混见他就喊杨叔,还帮着赶跑过偷钱包的小贼。就像他补鞋用的万能胶,看着不起眼,能把七零八碎的东西都粘得牢实实。

王姐在居委会干了二十年,处理纠纷自有一套。楼上漏水泡了楼下古董字画,两家吵得要报警。她拎着两兜水果上门:"张老师您这墨宝淋了水更显沧桑美,李老板您家天花板现在像不像敦煌飞天?"闹得双方没绷住笑场。后来漏水那家主动赔了钱,被淹的反倒请对方吃了顿和解饭。有年轻人问她秘诀,王姐摆弄着老花镜:"你见过荷花没?根扎在烂泥里,开出来的花照样清爽。"

开发区拆迁那会儿,刘工头带着三十号工人给钉子户老吴家修房顶。老吴抄着铁锹要拼命,刘工头摘了安全帽蹲墙根抽烟:"老爷子,您这瓦片都碎成八瓣了,下雨天跟水帘洞似的,咱免费给您换个顶,您要还不解气,把我当孙悟空揍都成。"两周后老吴主动搬了迁,临走给工队送了筐自家种的脆枣。工人们说刘头这招叫"化骨绵掌",再硬的茬儿到他这儿都成了棉花糖。

夜市烧烤摊主大崔有本"江湖账本"。大学生忘带钱记一笔,环卫工夜宵打七折,失恋的姑娘哭花了妆还送碟花生米。同行笑他这么做买卖早晚赔掉裤衩,结果去年他重病做手术,来送钱的顾客排成长龙。常来喝酒的出租车老赵说得实在:"人这一辈子啊,谁不图个心里热乎?大崔这炉子烤的不光是肉串,还有人情味儿。"现在整条夜市都在学他挂"本店可赊账"的灯牌。

退休教师陈奶奶家总飘着药香。她把阳台改成小药圃,薄荷紫苏长势喜人。谁家孩子积食了来掐把山楂叶,老人失眠了送袋薰衣草。有次物业来清理楼道杂物,看见她家门前晒的药材刚要发火,老太太端出冰镇酸梅汤:"小伙子晒得跟虾子似的,快喝点降降火。"后来整栋楼都学会了在窗台种香草,物业评比时拿了社区第一。那些花盆在阳光下绿油油的,像极了邻里间流动的温情。

医院保洁员老杜拖地都带着节奏感。他记得哪个病房爱听黄梅戏,哪个床位喜欢相声,拖把杆上总挂着个旧收音机。有回护士长看见他在给3床癌症患者模仿赵本山小品,正要训斥,病人笑得监测仪直报警铃。出院时患者家属塞红包被拒,老杜指指墙上锦旗:"您要实在过意不去,下回给我带盘东北酸菜就成。"现在肿瘤科走廊总飘着欢声笑语,不知道的还以为进了德云社分社。

这些活得像阳光的人,没谁整天把善良挂嘴边。菜场讨价还价时多给搭根葱,电梯里帮抱孩子的妈妈按楼层,公园长椅上给迷路老人买瓶水。这些零碎温暖拼起来,就是生活最好的底牌。就像老茶馆里那壶续了又续的茉莉花,初尝平淡,回味起来满口生香。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下一篇:10个亿换不来10分钟?亿万身家难保命
上一篇:车臣战争的惨痛记忆,数十万无辜生命湮灭,心灵创伤难以愈合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