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战役多么激烈?中国士兵筑起钢铁长城,烈火中的民族觉醒!
184
2025-07-21
刚刚还威胁中国说“不给稀土就不来访”,转眼又对美国“低头”得这么顺溜。
冯德莱恩这次一弄,真把“欺软怕硬”四个字展现得淋漓尽致,连欧盟内部的人都看不过去了。
不到一周时间,欧盟竟然从那副咄咄逼人的模样变成了低声下气,这还真是那会儿一直喊着“战略自主”的欧洲联盟吗?
7天变脸记:威胁中国到跪舔美国的神速切换
说变脸就变脸,冯德莱恩这次可真是把外交场上的变脸速度刷爆了纪录。
93%的稀土依赖,短短30天的最后通牒,转眼间7天就彻底改变态度,这一串数字看得人直咂舌。
刚还在威胁中国关于稀土的事情,转眼间因为特朗普的关税威胁就乖乖认输,真是变化得快得让人瞠目结舌。
到了6月底,欧盟驻华大使托莱多突然出来说:要是中国在30天内不解决对欧盟的稀土磁铁出口问题,冯德莱恩可能就会取消访华的计划。
这话说得倒也挺犀利,不过可惜这股劲儿没坚持多久,就没了。
在7月12日那天,特朗普发消息,说要对欧盟加征30%的新关税,范围包括钢铁、汽车还有电池这些重要行业。
冯德莱恩的反应速度真是快得惊人,7月13日她就宣布要推迟对美国的反制行动,还特别强调“欧盟希望通过谈判来解决分歧”。
这动作也太出乎意料了吧,难怪大家都觉得欧盟的“战略自主”其实就是个笑话,搞得像在玩啥把戏似的。
720亿欧元的反制计划总觉得说推迟就推迟,变来变去的速度,比翻书还快。
看看咱们这边,针对欧盟的威胁,那真是一点保留都没有,毫不客气。
中国商务部直接宣布对来自欧盟的白兰地产品征收临时反倾销税,税率达到28.5%。
一方面威胁中国要遭到强硬反击,另一方面又立即对美国的关税表示认输,这反差真是太明显了。
软肋暴露:欧盟硬不起来的三重枷锁
说到底,欧盟就像那种“吃饭端碗,骂娘放下碗”的典型代表。
在安全方面,有美国撑腰;经济上,又离不了中国的支持;至于内部,大家都像散沙一样,各自为政。
这种依赖关系就像吸毒似的,明明知道有害,可就是戒不掉。
在安全方面,欧盟一直靠着美国的北约保护伞撑着。
要是没有美国的安全保护,欧盟面对地缘政治的压力,就像只剩下光秃秃的老虎,毫无还手之力。
这种牢不可破的依赖关系,让欧盟在对待美国的态度上总是小心翼翼,生怕惹恼了他们。
在经济方面,彼此之间的牵扯可谓错综复杂。美国一直是欧盟关键的贸易伙伴,也是一大投资来源。
跟这个比起来,210亿欧元的关税威胁简直就是小菜一碟,而720亿欧元的原计划反制措施才是真正的硬核,这个差距一目了然。
不少欧盟企业在美国都占据了重要市场份额,一旦全面开打贸易战,后果可就不好说啦,想想都挺吓人的。
要说最棘手的,肯定是欧盟内部的那些分歧了。德国和荷兰偏向于现实点的合作方式,而法国和波兰则坚持硬碰硬的态度。
这27个成员国,各自打的小算盘不同,要想搞成一个统一的对外政策,简直难如登天。
在这种左右为难的局面里,冯德莱恩一点儿硬气都没有,也就没啥稀奇的。
历史重演:欧盟对美软骨病的三次发作
这还不是欧盟头一回“嘴上说得比做得漂亮”呢。
自2018年伊核协议上演“口惠而实不至”的戏码,到2022年通胀削减法案让人忍气吞声,欧盟这软骨病,早就成了老毛病了。
每次都是先怒气冲天,然后又偷偷让步,这样的把戏看得人都快麻木了。
2018年,特朗普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欧盟一边嘴上说要坚持协议,一边各打眼色努力维护。
结果怎么样?嘴上说着批评美国的单边主义,行动上却还是跟着美国的指挥棒转。
对于伊朗的制裁,该执行的就得抓紧执行,所谓的“独立外交”也就是空谈罢了。
2022年的《通胀削减法案》算是个典型例子啦。美国用大笔补贴,把欧洲产业链往自己那边挖,真是挺明显的。
那会儿欧盟也不是省油的灯,直接威胁要采取反击措施,表达了强烈的不满。
大家都看得清楚啦,欧盟企业要搬到美国的就搬到美国去了,那些想拿美国补贴的也都拿到了。
这次关于稀土的争执,简直像是在重演历史老场景似的。
就像个夹在两个大块头中间的小孩,欧盟这会儿左右为难,真是挺尴尬的。
想在中美之间巧妙周旋,结果常常是两头都吃不到好。
这样的做法明显会对中欧关系造成伤害。
一些中国企业对与欧盟合作的前景心存疑虑,欧盟在中国的投资环境也变得愈发艰难。
要是这样搞下去,人家还能把欧盟放在心上吗?
未来棋局:中欧美三角关系的十字路口
局势短时间内不会缓解,关系可能会变得更紧张;中期来看,多元化应挺难实现;从长远角度来看,阵营化肯定得不可避免。
说实话,现如今的欧盟就像个“啥都没有”的尴尬存在。
其实,现在的欧盟既没有美国那样强悍的军事实力,也缺乏中国那样的制造水平,在大国的角逐中,慢慢变得越来越边缘了。
关于稀土这个重要资源,欧盟提出的替代方案听起来挺不错,可是在真正执行起来,可是难度不少呢。
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虽然藏着稀土,但要搞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哪是那么容易的事,得花不少时间和精力。
中国用了几十年才把稀土产业体系搞得相当成熟,欧盟想在几年的时间内模仿,那是不现实的事情,别做白日梦啦。
从咱们中国的角度来看,这场较量其实是个不错的考验。
我们就按自己的节奏走,别因为别人突然变脸就搞得乱七八糟。
稀土、光伏、电动车以及新能源,这些可都是咱们中国的拿手好戏,也是未来竞争中的关键牌。
对于欧盟而言,如今正陷入一次根本性的抉择。
究竟是继续在中美之间左右摇摆,还是敢于走出一条完全靠自己发展的路子?
冯德莱恩这次的表现让人觉得,欧盟距离真正实现战略自主还得迈不少步。
说到底,公平合作才是正道,搞双标是走不远的。
国际关系可不是玩儿家家酒,靠威吓和讨价还价可难搞出什么新花样。
真正的大国外交得靠硬实力、聪明点子还有持之以恒,别搞那种见风转舵靠投机取巧的伎俩。
结语
冯德莱恩这一轮“威胁戏码”,不仅揭示出了欧盟的软肋,还暴露出他们在外交策略上缺少连贯性和一以贯之的底气。
面对日益激烈的大国角逐,没有自主性的外交路子,显然难以长久走下去。欧盟得赶紧做个决定,不然就走不远了。
你觉得欧盟能在中美之间找到真正的平衡吗?这种一边倒的双标外交还能坚持多久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