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鲜,普通民众想出头,唯有走这两条路

126 2025-07-24 15:14

在朝鲜的国营商店门口排着长队领口粮的人群里,那些沉默的年轻人眼中都烧着两团火。有些人磨破了肩头换来草绿色军装,有些人熬干灯油堆起泛黄书卷——这是他们仅有的两把钥匙,用来撬开被国家计划焊死的命运牢门。军队的征召令来得像季节一样准,男孩十八岁那年收到“人民班”通知体检时,连鞋都来不及系好就往集合点跑。征兵干部眯着眼量身高测体重,差半公分都进不了队伍,多少瘦弱少年被当场刷下后瘫坐在地。

熬过体检关的要面对十年苦役。新兵跳下卡车就被扒光检查体毛,教官的棍子扫过瘦骨嶙峋的脊背。咸兴的新兵营三月还在飘雪,百人挤在漏风的板房里抢半锅玉米糊。边境巡逻队最惨,鸭绿江边的哨兵两年穿坏三双鞋,脚踝溃烂流脓还不敢掉队。这些孩子咬牙挺着,因为听说平壤近卫师灶台飘着肉香,更因为胸前每颗徽章能让爹娘多领五斤高粱米。

升迁机会藏在雷区里。去年有个惠山新兵追捕逃犯时踩了地雷,炸断腿换来中尉衔,现在拄着拐在军官食堂喝豆腐汤。更精明的死磕入党申请书,把《革命史》背得能倒默,帮指导员洗衣叠被三年终于拿到党证。清津港退伍兵金永哲靠这本红册子当上水产公司科长,家里破草房换了水泥顶——这事在邻里间传得像神话。

死亡阴影从未远离。价川郡去年练匍匐前进冻掉七根脚趾,慈江道实弹演习跳弹打穿新兵脖子。最冤的是那些守着粮仓饿昏头的,某个三九夜炊事班偷吃了半袋面粉,天亮时五个兵被拖去禁闭室再没出来。

书本堆砌的战场更残酷。平壤牡丹峰高中的电暖气烘着干部子弟,同时咸镜南道的孩子在茅草棚里搓着手解方程式。全国会考那天就是人生分水岭:金日成综合大学录取名单贴出来时,总有人当场晕厥送医——去年平安道农家女看到自己落榜,转身就跳了清川江。

考卷上的厮杀比边境还血腥。核物理专业只招三人,机械工程岗要五年全国竞赛冠军。有个黄海道放牛娃解出苏联遗留的导弹公式,试卷被红笔圈着送进党中央,现在这青年在卫星控制所拿三倍工资。文科状元就憋屈了,哲学系头名在合作社拨了十年算盘,最近被调去刻金日成铜像基座的铭文。

录取率比地雷密度更骇人。前年四十一万考生挤独木桥,金策工业大机械系仅要十二个名额。农村考生天不亮蹲在粪池边背书——整个村子就公厕有电灯。城里孩子也不轻松,干部家庭请退休教授开小灶,补课费够买两百斤白米。

毕业分配更荒诞。学火箭燃料的女生被派去养鸡场调饲料配方,计算机天才在煤矿编排水程序。上个月平城有个土木系高材生,因在党报发文章批评建筑浪费,直接被发配去长津湖修水坝。唯一出路是挤进国家科学院,那里研究员能分到十八平米婚房,虽然厕所要五户共用。

两条血路总在荒山野岭交汇。有个退役少尉转业到农场当书记,把军队的射击训练法用来除虫害;另有个大学落榜生参军后,用三角函数测算炮位布置受嘉奖。他们膝盖上的冻疮和镜片后的血丝,共同述说着改变“成分”的惨烈代价。当首尔青年在星巴克刷求职软件时,朝鲜的00后正为半碗白米饭的阶层跃迁,把整个青春押在子弹与笔尖的赌局上。用命换前途还是用脑髓搏未来?无论选哪条道,都得先把自己碾碎成国家机器里的垫片。

你刷手机抱怨外卖迟到时,可知道跨国鸭绿江,正有少年咬着木棍忍鞭刑只为攒够党龄?

#暑期亲子出游季#

下一篇:美国除掉了萨达姆、卡扎菲和米洛舍维奇,为什么动不了朝鲜?
上一篇:欧盟对中国30天期限与美国24小时迅速让步的双重标准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