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皆在台湾?”郭台铭:若两岸开战,将提供物资协助对抗大陆
111
2025-07-26
在大豆单产提升过程中,农业四情(苗情、墒情、虫情、灾情)监测通过“精准感知 - 科学决策 - 高效干预” 的闭环管理,为单产提升提供数据支撑和行动依据,具体好处如下:
一、苗情监测:精准掌握生长状态,为“健壮生长” 打基础
苗情监测聚焦大豆从出苗到成熟各阶段的生长指标(如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分枝数、结荚数等),通过田间传感器、无人机遥感或人工定点观测实现数据采集。
· 好处 1:及时发现生长异常,避免 “隐性减产”
例如:监测到大豆苗期株高低于同期标准、叶片发黄,可判断为缺氮或根系发育不良,及时追施氮肥或调整土壤透气性;若开花期结荚数不足,可通过补充磷钾肥、调节田间通风透光(如疏除弱株)促进结荚,减少“只长苗、不结果” 的情况。
· 好处 2:科学划分生长阶段,匹配 “阶段化管理”大豆不同生长阶段(如幼苗期、开花结荚期、鼓粒期)对养分、水分需求差异大。苗情监测可精准判断大豆所处阶段:若进入鼓粒期,结合叶片颜色监测(如叶绿素含量),及时喷施叶面肥(如磷酸二氢钾 + 钼肥),促进籽粒饱满,减少瘪粒率。
二、墒情监测:实现“按需供水”,避免水分失衡影响产量
圣启科技土壤墒情监测通过土壤水分传感器、墒情监测站等设备,实时采集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根系层水分变化等数据,是大豆水分管理的“晴雨表”。
· 好处 1:避免干旱或涝渍,保护根系功能
大豆根系对水分敏感:苗期土壤含水量低于 60%(田间持水量)会影响出苗率;开花结荚期缺水会导致落花落荚;若连续降雨导致土壤含水量超过 80%,易引发根腐病。墒情监测可提前预警:当传感器显示 0-20cm 耕层水分低于临界值时,启动滴灌补水;若水分过高,及时疏通排水沟,减少根系损伤。
· 好处 2:提高水分利用效率,降低 “无效消耗”传统灌溉易出现“大水漫灌”,导致水分浪费或局部积水。通过墒情监测,可根据大豆需水规律精准灌溉(如鼓粒期需水量大时增加灌溉频次,成熟期适当控水防倒伏),比传统灌溉节水 30% 以上,同时避免因水分不均导致的 “地块内产量差异”。
三、虫情监测:提前预警病虫害,减少“灾害性减产”
虫情监测通过智能虫情测报灯(诱捕害虫并拍照识别)、性诱剂诱捕器、田间调查等方式,实时掌握害虫种类(如大豆食心虫、蚜虫、豆荚螟)、数量及发生趋势,同时兼顾病害(如霜霉病、锈病)的早期症状监测。
· 好处 1:抓住 “防治关键期”,降低防治成本例如:大豆食心虫在产卵高峰期(一般在结荚初期)防治效果最佳,虫情监测可提前捕捉成虫数量激增信号,及时喷施低毒农药或释放天敌(如赤眼蜂),此时只需常规药量的 60%-70% 即可控制虫害,避免虫害扩散后 “大面积喷药仍难挽回损失”。
· 好处 2:减少 “盲目用药”,保护田间生态传统防虫依赖经验,易出现“见虫就喷药” 的过度防治。虫情监测可明确 “防治阈值”(如蚜虫百株虫量达 500 头时才需防治),减少农药使用量,避免杀伤传粉昆虫(如蜜蜂)或导致大豆叶片药害,保障大豆正常开花授粉。
四、灾情监测:提前规避或减少“极端损失”
灾情监测主要针对气象灾害(如干旱、暴雨、倒伏、低温冻害)和次生灾害(如洪涝后根腐病爆发),通过气象预警、田间摄像头、土壤传感器等实现监测。
· 好处 1:提前规避 “可预防灾害”例如:监测到未来 3 天有暴雨,可提前疏通田间排水沟,降低洪涝风险;若预测到大豆结荚期有低温(低于 15℃),可通过喷施叶面肥(如芸苔素内酯)提高抗寒能力,减少荚果发育不良。
· 好处 2:灾后快速评估,精准补救减损若大豆遭遇倒伏(如大风后),灾情监测可通过无人机航拍判断倒伏面积和程度:轻度倒伏地块(植株倾斜但未贴地)可人工扶起并喷施钾肥增强茎秆强度;重度倒伏地块可优先收获未受损豆荚,避免全株霉变。通过精准评估,能最大限度减少灾后损失(据测算,灾后及时补救可挽回 20%-30% 的产量损失)。
总结:四情监测如何直接提升单产?
通过苗情“促健壮”、墒情 “供好水”、虫情 “控危害”、灾情 “减损失”,四情监测将大豆种植从 “凭经验” 转向 “靠数据”:
减少因缺水、缺肥、虫害导致的“无效生长”(如空株、瘪粒);
· 降低因灾害、管理不当导致的“产量损耗”;
· 最终实现“每株多结 1-2 个荚、每个荚多 1 粒饱满籽” 的累积效应,据实践数据,科学应用四情监测可使大豆单产提升 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