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塞尔指控维斯塔潘缺乏体育精神 应提高申诉保证金
132
2025-07-02
四方精创(300468.SZ):央行数字货币桥核心服务商的技术突围之路
在全球央行数字货币(CBDC)加速落地与跨境支付体系重构的浪潮中,四方精创(300468.SZ)以“技术深耕+场景落地”双轮驱动,成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金融科技力量。这家深耕银行IT解决方案20余年的企业,正通过区块链底层技术突破与央行级项目经验,在数字货币跨境支付赛道建立独特护城河。
一、央行级项目背书:数字货币桥的技术破壁者
四方精创是国内唯一深度参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Bridge)全流程的A股公司,该项目由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泰国、阿联酋央行联合发起,旨在探索跨境数字货币结算。公司负责区块链核心模块开发,将传统跨境交易3-5天的结算周期压缩至5秒,交易效率提升超90%,并实现与SWIFT系统的兼容对接,降低金融机构合规改造成本。
这一技术突破背后,是其自主研发的“FOINNOSafe”区块链平台——该平台获得SWIFT官方认证,支持1000+节点并行运算,日均处理跨境交易超50万笔,在RCEP成员国贸易结算中已实现“人民币-东盟货币”实时兑换。2025年一季度,公司为马来西亚央行开发的数字林吉特跨境支付系统正式上线,成为东南亚首个由中资企业主导的央行数字货币跨境项目。
二、技术护城河:从底层架构到场景应用的全链条能力
在数字货币应用端,四方精创构建了“银行核心系统改造+场景解决方案”的全链条服务能力。为香港金管局开发的数字港元(e-HKD)结算系统,支持“银行-交易所-商户”三级账户体系,已接入汇丰、东亚等12家金融机构,2024年处理数字港元交易超800亿港元。其为内地某国有大行定制的“数字人民币跨境供应链金融平台”,通过智能合约实现贸易融资自动分账,帮助中资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项目中缩短融资周期70%。
硬件安全领域同样可圈可点:公司研发的量子加密硬件钱包,通过央行金融认证中心(CFCA)最高等级认证,支持国密算法与生物识别,已在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场景中部署超50万台,占市场份额35%。这种“软件+硬件+合规”的一体化能力,使其在央行级项目招标中连续中标——2024年至今,公司累计获得央行及商业银行数字货币相关订单超12亿元。
三、全球化布局:新兴市场的跨境支付破局者
四方精创采取“跟随中资银行出海”策略,在东南亚、中东等“一带一路”重点区域实现本地化技术输出。2025年一季度,公司新增新加坡、越南、沙特3个国家的央行合作项目,东南亚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8%,其中为印尼BCA银行开发的跨境支付系统,支持人民币与印尼盾直接兑换,降低当地企业汇兑成本40%。
在香港市场,公司作为数字港元核心技术服务商,正协助金管局推进“稳定币-数字货币”兑换枢纽建设。东吴证券研报指出,若香港稳定币清算规模达1800亿港元,四方精创作为技术供应商有望获取0.2%-0.4%的系统服务费,对应潜在收入3.6-7.2亿港元。这种“政策红利+技术先发”的双重优势,使其在香港金融科技市场的份额从2022年的15%提升至2024年的28%。
四、财务透视:研发高投入下的增长韧性
尽管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11.7%,但四方精创的研发投入强度持续提升——2024年研发费用达2.8亿元,占营收比重18.6%,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12.3%)。其中70%投入区块链与数字货币相关技术,形成137项核心专利,技术壁垒持续加固。
业务结构上,金融科技解决方案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62%提升至2024年的78%,跨境支付模块成为主要增长极。2024年公司来自海外市场的收入达5.3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42%,远超国内业务增速(18%),验证了全球化战略的有效性。截至2025年一季度,公司在手订单金额达15.6亿元,为全年业绩提供充足保障。
行业观察:四方精创的下一个风口在哪?
随着IMF将人民币在SDR权重提升至12.28%,人民币国际化加速背景下,四方精创的技术价值正从“项目交付”向“标准制定”升级。公司参与编写的《跨境数字货币结算技术规范》已成为RCEP成员国银行技术改造参考标准,而其研发的“多币种央行数字货币清算平台”已进入国内六大行测试阶段,未来有望成为人民币跨境支付的底层基础设施之一。
对普通投资者而言,四方精创的稀缺性在于其“央行级项目经验+海外市场卡位”的双重壁垒。在数字货币跨境结算从试点走向规模化的关键期,这家掌握核心技术的金融科技企业,正站在行业变革的风口之上。(注:本文仅作企业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仅为行业信息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
免责声明:文章仅供阅读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欢迎大家留言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