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婷不是超人,河南女排却把她当充电宝,焦帅是时候给年轻人断奶了
朱婷不是超人,河南女排却把她当充电宝,焦帅是时候给年轻人断奶了
“朱婷又倒下了。”这几乎成了河南女排全运会期间的魔咒。
在不到20小时内连续打完两场高强度比赛后,30岁的朱婷瘫坐在场边,连对手合影的请求都需要强撑起身回应。
更讽刺的是,尽管她拼到撞伤耳朵、体力透支,河南女排却可能迎来一种反常识的局面,没有朱婷的河南队,反而打得更加释放。
这一幕不禁让人追问:当一支球队的胜负完全系于一人之身,究竟是幸运还是悲剧?
全运会密集的赛程对老将极不友好。
河南女排先是力克夺冠热门天津,不到24小时又迎战云南,朱婷两场打满,攻防一肩挑。
与云南一役中,她与队友段梦可相撞后捂住耳朵的画面令人揪心,但焦帅暂停询问时,她只摆摆手说“能坚持”。
这种“轻伤不下火线”的担当,背后却是残酷的数据:朱婷过去一年的比赛量猛增40%,从往年不足50场飙升至近70场。
疲劳累积下,她早在云南赛区就因高原反应呕吐送医,如今旧伤未愈,又添新劳。
朱婷在场时,河南队的战术变得单一,球权高度集中,年轻队员下意识“让位”给核心。
对手只需重点盯防朱婷,便能切断河南攻势。
这种依赖甚至演变为“朱婷在场,队友不会打球”的怪象。
反观历史,朱婷轮休时,河南队曾以蔡晓晴、黄瑞蕾为主力,打出多点开花的团队排球,竟以3-0横扫强于四川的对手。
这种反差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过度依赖巨星,反而扼杀了球队的成长空间。
焦帅的用人策略备受争议。
尽管四川队实力较弱(前两场均0-3惨败),他仍可能坚持让朱婷首发。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小组出线压力,河南女排整体实力不足,预赛曾遭三连败,朱婷几乎是晋级唯一保障;另一方面,球迷和舆论对“巨星登场”的期待,也绑架了教练的决策。
但短视的代价可能更大:2024年朱婷就因疲劳一度申请退役,若再透支,恐重蹈覆辙。
河南女排并非无人可用。
韩雯雅、段梦可的身高超过195cm,蔡晓晴的跑动进攻曾撕开四川防线。
若焦帅敢于在对阵四川时放手,让朱婷化身“场边军师”,反而能逼迫年轻人承担责任。
此前朱婷轮休的比赛中,蔡晓晴仿佛“打通任督二脉”,打点打线屡屡得手。
真正的强队,从不是靠一人苦撑,而是靠体系运转。
朱婷的疲惫,折射出中国体育精英培养的深层矛盾:当一名天才球员同时背负地方荣誉、国家期望与商业价值时,她的健康该由谁守护?
有球迷直言:“宁可看河南队输球,也不想看朱婷受伤。”
但也有人反驳:“职业体育成王败寇,胜利高于一切。”这道选择题,或许根本没有标准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