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莎机场举动引争议!手机壳图案似生气表情
57
2025-07-10
基辅夜空最近有点热闹。4月23号那晚,11道火光划破黑暗,乌军的爱国者导弹追得气喘吁吁,最后还是让11个“不速之客”砸中了目标——事后一查,其中8枚竟是朝鲜产的KN-23导弹。这就让人犯嘀咕了:那个总被说“缺衣少食”的朝鲜,咋突然成了俄乌战场的“武器供应商”?
说起来,乌军中将布达诺夫最近估计挺头疼。他上个月在记者会上承认,朝鲜改造的KN-23导弹现在精度能到50米,射程超过1000公里,比之前西方情报说的“最多打300公里”强了三倍不止。更让乌军士兵打哆嗦的是170毫米“谷山大炮”,这炮射程70公里,比俄军自己的炮还远20公里,专挑乌军藏在后方的弹药库打。有个被俘的乌军班长跟记者说:“那炮声一响,我们连躲的地方都找不着,老兵都管它叫‘移动死神’。”
要说朝鲜武器为啥突然“支棱”起来,得看他们怎么跟俄军搭伙。库尔斯克战场上,5000名朝鲜工兵成了“排雷专家”,白天顶着零下30℃的严寒,晚上打着手电筒排雷,一个月能清出够500万发炮弹通过的通道——这数量相当于俄罗斯自己一年产的炮弹总量的2.6倍。俄军的四大王牌部队,第104近卫空突师这些“老大哥”,现在都得跟朝鲜士兵混编作战。俄军坦克正面硬刚吸引火力,朝军就分散成三人小组,无线电一关,摸过2.5公里的雷区搞穿插。上个月苏梅州那场仗,乌军第82空突旅被这么一折腾,一周就折了300多人,剩下的连反击都不敢。
武器好用是更绝的是朝鲜军工的“生存哲学”。当俄军因为制裁搞不到精密电子元件时,朝鲜人直接上纯机械结构的140毫米迫击炮——这炮看着“土”,可在泥地里出勤率能到97%,比俄军那些“金贵”装备强多了。现在俄军士兵学用这些“土装备”,还得请朝鲜教官来教。还有火鸟-4反坦克导弹,能同时遥控两枚打坦克顶甲,之前在哈尔科夫外围,直接干废了英军的AS-90自行火炮,破甲能力比乌军的标枪导弹还强一截。
要说这背后的买卖,那叫一个“实在”。朝鲜每给俄罗斯1枚导弹,换10万吨小麦;每派1000士兵,换一项军事技术。现在朝鲜已经用5000伤亡换来了S-500防空系统的核心部件、卫星导航芯片,还有“锆石”高超音速导弹技术。俄罗斯也不亏,罗津港的输油管道24小时响,每桶油比市场价便宜22美元卖给朝鲜;朝鲜90%的无烟煤走西伯利亚铁路直送圣彼得堡,卢布和朝鲜圆直接结算,一年省了2.3亿美元的手续费。就这么“以物易物”,西方制裁成了摆设——2024年朝鲜对俄武器出口额暴涨400%,现在俄军前线过半的炮弹上都印着朝鲜字。
最让西方没想到的是,朝鲜人连战术都成了“教材”。他们手绘的无人机规避路线图、用农用拖拉机改火炮牵引车的招儿,被俄军参谋部印了一堆下发部队;独创的“夜间渗透战法”还写进了俄军的《东欧战场评估报告》,要求所有部队学。现在莫斯科红场阅兵彩排,朝鲜国旗方阵都跟俄军“塔曼师”并肩走了——这哪是帮忙打仗,分明是给自家武器和战术“打广告”。
基辅的爆炸声还在响,朝鲜的军工厂估计也没歇着。当年被嘲讽“落后”的军队,现在用俄乌战场当“试验场”,把武器和战术都练出来了。这事儿给咱们提了个醒:战场上的硬实力,有时候还真不是光看装备多先进,能适应战场、解决问题,才是真本事。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