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益网络斩获2020游戏“金钻榜”6项大奖
66
2025-07-04
7月12日,德国多尔马根化工厂的变电站突然燃起大火。
科思创公司位于这里的氯气生产装置被直接烧停,而氯气正是生产TDI(甲苯二异氰酸酯)的命门。
没有氯气,TDI产线只能瘫痪。
更严重的是,这座工厂的TDI年产能高达30万吨,占欧洲总产能的55%、全球产能的9%,相当于全球近十分之一的供应,一夜之间消失了。
消息一出,全球化工市场立刻陷入恐慌。
TDI是什么? 它是制造沙发海绵、汽车座椅、建筑保温材料的关键化工原料。
你每天坐的办公椅、睡的床垫,甚至汽车里的方向盘包裹层,都离不开它。
而科思创的停产,直接导致全球库存告急。
截至7月17日,全球TDI库存仅剩9万吨,只够支撑15天的需求,而正常情况下能维持一个月。
下游企业像热锅上的蚂蚁,到处抢货,生怕生产线突然断供。
中国市场的反应最快。
万华化学、沧州大化等龙头企业在事故后第二天就宣布涨价。
7月13日到17日,短短5天内,TDI价格从12550元/吨猛冲到14063元/吨,暴涨12.1%。
更夸张的是,北方一家工厂在7月18日直接上调直销价4500元/吨,报价冲上18500元/吨,单日涨幅30%。
这种涨价速度,相当于每小时涨613元。
行业毛利率从7月初的900元/吨,一路飙到3100元/吨,翻了3倍多。
这场涨价风暴背后,是三重供应危机的叠加。
除了科思创的30万吨产能蒸发,韩国巴斯夫的16万吨TDI装置也因“突发异动”延迟发货,东南亚市场随即启动限量供应。
日本三井化工则早在今年永久关停了7.8万吨产能,又削掉全球5%的供给。
国内产能同样雪上加霜:万华化学福建基地的TDI装置正在检修,西北两套关键装置也同时停车,一套从7月16日起停35天,另一套提前到7月底检修10-15天。
算下来,全球117万吨TDI产能瞬间停摆,占全球总产能的35%。
欧洲市场彻底乱套。
科思创工厂停产后,欧洲TDI现货价格从1900欧元/吨飙到2500欧元/吨,涨幅超30%。
按汇率折算,相当于每吨19,500元人民币,比国内价格高出3000元以上。
巨大的价差让中国企业疯狂转向出口。
海关数据显示,今年5月中国TDI单月出口量达到5.16万吨,同比激增98.45%,创历史新高。
而7月的订单还在暴增,万华化学的出口部门已优先保障欧洲高价订单,国内供应反而被收紧。
A股市场最先嗅到金钱的味道。
7月17日,沧州大化股价强势涨停,单日涨幅10.02%,主力资金净流入9800万元。
这家公司只有15万吨TDI产能,规模远不如万华,但它的业务结构特殊,TDI营收占比超过60%,是全市场最“纯正”的TDI标的。
价格每涨1000元/吨,沧州大化的每股收益(EPS)就能增厚0.8元。
按当前14100元/吨的价格测算,其单吨毛利已达3100元,较月初提升2200元。
券商预测,仅三季度净利润就可能环比增长300%-400%。
真正的巨头是万华化学。
它手握111万吨TDI产能,全球占比35%,是绝对的定价权掌控者。
更关键的是,它拥有全产业链优势:自产氯气、光气,完全不怕原料断供。
当同行因氯气短缺停产时,万华的生产线全速运转。
其福建基地二期36万吨装置已建成,计划在三季度投产,总产能将升至144万吨,占全球39%。
分析师测算,TDI价格每涨1000元/吨,万华年利润就能多赚8亿元。
而7月以来的1500元涨幅,已为公司锁定了超12亿元的利润增量。
资本早已埋伏进场。
截至5月9日,万华化学十大流通股东中,北向资金重仓1.43亿股,单季度加仓746万股;国家队证金公司持股7334万股,汇金公司新进2069万股;
华泰柏瑞、易方达等公募基金也集体加仓,合计持仓达9777万股。
沧州大化虽未披露股东明细,但盘后数据显示,7月17日涨停当日,沪股通席位买入占比达28%。
另一家布局TDI的华鲁恒升,同样被社保基金重仓,全国社保103、106、114组合合计持仓超1亿股,北向资金持股7284万股。
停产事故的连锁反应还在扩散。
科思创德国工厂的复产时间表充满变数。
短期看,变电站抢修需7-10天,氯气管道修复需15-20天;中期需安全检测和工艺调试,预计8月底才能恢复50%产能;长期风险是氯气管道可能腐蚀引发二次停产,且德国政府环保审查可能延阻进度。
这意味着,至少整个8月,全球TDI缺口无法填补。
国内贸易商已进入“惜售模式”,万华化学、上海科思创先后封盘停报,市场现货一票难求。
下游行业被迫承压。
一家浙江的汽车座椅厂采购经理透露,7月以来TDI采购成本上涨了25%,但整车厂拒绝调价,利润空间被压缩到临界点。
山东的聚氨酯板材企业更艰难,小厂没有议价权,部分作坊已暂停接单。
不过,大型下游企业开始转嫁成本。
建筑保温材料龙头红宝丽宣布聚醚产品跟涨15%,其环氧丙烷技改项目即将投产,反而在涨价潮中扩大了一体化优势。
这场由一场火灾引发的全球供应链地震,在资本市场和实体产业同时撕开一道裂口。
当欧洲客户捧着2500欧元/吨的报价却拿不到货时,中国化工企业正开足马力,收割十年难遇的涨价红利。
而A股投资者紧盯的,是那些掌握产能、成本与渠道的赢家,它们的生产线每运转一天,就有真金白银流入财报。